官盐的历史渊源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一天离不开盐。作为一个美食大国,谁不知道盐是五味之首?记得吗?在鲁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有一个精彩的情节,主角朱以“吐莲花”来介绍盐的妙用!春秋时期的名臣管仲在齐国实行“官山海”,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盐铁专卖政策。使齐国迅速富裕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然而,尽管管仲备受后人推崇,但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除了锐意改革的商鞅,很少有人遵循他的强国战略。直到汉武帝时期,由于朝廷接连征讨匈奴,中央政府日益空虚,民间富商“冶煮盐,富可厌,而不辅民急用,民不聊生”。他们这才发现铸钱煮盐对国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实行了两千多年的“盐铁官营”政策。

所谓“盐铁官营”,就是把冶铁、煮盐的经营权全部收归中央。就盐业的官方经营而言,盐商只有获得政府特许,才能以缴纳重税为条件获得经营权。从汉代开始的各个朝代都强调盐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汉书·食货志》称盐为“食者之将军,人皆还之”;《舒威食货》说:“盐为国之宝”;《新唐书·食货记》说:“天下之福,盐益其半,宫中为皇族所服,军饷,官俸,皆养之”;《元史·食二》说:“国家的财富有最广泛的利益。”

因此,历代都非常重视盐政。历史上实行盐政的最高衙门是汉代的大司农。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后设盐铁特使。到了宋朝,权力归于太尉府。元代盐政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中央政府的中书省。明、清两代,均属尚书省财政部衙门。

每个朝代的地方盐政官员都是按产地设置的,汉代称之为盐官。唐初基本与中央督抚名称相同,称盐铁转运使,后改称盐铁使。元、明、清一般称为“运盐人”,或简称“运盐人”。

历代基层盐官,汉代称为盐官,唐代称为盐池盐井监,宋代称为盐仓监,元明清各大盐场均设有盐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