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起源于哪个国家?
根据已知的考古资料,中国在3000年前的西周中晚期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砖,后来在瓦瓦,集中在周元地区,但其发明时间应该在西周以前,这是学术界的共识。那么,中国烧砖的历史有多长,发源地在哪里?作者对砖的起源以及凌家滩红陶块的名称和用途有了新的认识。我想在这里和你讨论一下。如有错误,请指正。
一、凌家滩红陶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凌家滩红陶块是用粘土手工制作,高温烧制而成。颜色多样,一般为鲜艳的砖红色和黄色,少数因受热不同呈玫瑰红、黄棕色和炭黑色,质地坚硬。此外,还有少量青砖色的烧过的粘土块。据分析,应该是烧制过程中淋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红陶块没有一定的形状,多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块,一般在15-20 cm左右。在大多数红陶块的横截面上可以看到稻草的痕迹,这可能是在泥浆混合过程中添加的,以加强土块的生坯强度。①
从以上考古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出,这些红陶块的基本特征是:
1.陶器,全是泥质陶器。由于夹砂程度很小,怀疑与土质有关,故作为泥质陶器处理。
2.制作方法:制作的方法是用手反复拍打坯体,在拍打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一些稻草来加强坯体的强度。
3.形状,不规则肿块。大小不一,一般在15-20 cm左右。
4.温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测试,红陶块的烧成温度为800-1200℃。
5.颜色,多为砖红色和黄色,少数为玫红、棕褐色、炭黑色,还有少量青砖色。
6.质地,质地硬,我们还很难用我们砸一块红陶。
第二,西周时期红陶砖与条砖的比较;
1.陶瓷都是泥质陶瓷。
2.该系统是手工制作的,但凌家滩的红陶块是手工制作的,而周砖似乎是用等工具刮制的。
3.形制:凌家滩红陶块为不规则块状,四周砖块均为长方形。
4.凌家滩红陶块呈块状,一般为15-20cm,围砖厚度一般为4.3-6.7cm..
5.凌家滩红陶块表面粗糙,四周砖面有花纹,背面粗糙。
三、红陶块与现砖的比较:
1.按照制作程序,砖是先挑选粘土,用机器搅拌,烘干,高温烧制而成。凌家滩的红陶块是先精选陶土,再用手工反复捶打成坯,高温烧制而成。
2.从形状上看,现在的砖一般是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形状,凌家滩的红陶块形状不规则。
3.从烧制温度和方法来看,砖成型干燥后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烧制,凌家滩红陶块在800-1200℃烧制。从烧制温度可以推断,凌家滩的红陶块也应该是在窑中烧制的,否则不会有这么高的温度。
4.从功能的角度来看,砖现在是一种建筑材料。凌家滩红陶块遗存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平均厚度65438±0.5米。很明显凌家滩先民的这种做法已经偏离了当时单纯就地烧柴的原始做法,而是用红陶块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他们想要的东西。
5.质地和颜色方面,现在的砖比较硬,颜色一般是砖红色和青色。凌家滩的红陶块也比较坚硬,但颜色多为砖红色和黄色,少数为玫红、棕褐色、炭黑色和少量青砖色,也说明当时人们还没有掌握烧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非常原始。
3.红陶块是砖的理论及砖的起源推测
砖是一种由粘土制成的建筑材料,经过干燥和高温烧制而成。凌家滩的红陶块已经完全具备了砖的基本要素,应该叫砖。
先秦典籍中没有“砖”的称谓,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瓦”而非“砖”二字,《说文·瓦部》:“瓦是土陶被烧者的总称。”清代段玉裁注:“凡土陶之素未烧者,谓之坯,已烧者,谓之瓦。”砖书作甑,甑。“砖”是“砖”的常用词,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quot我已经开始寻求首都的提升,我想搬到营里去。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在扬州北郊烧过砖。砖雕又称为“符”、“符”、“符”、“符”、“陵”、“陵璧”。(2)《诗·陈风·防阙巢》:“中唐有纰漏。马对童说:“为砖头。”。《尔雅·释公》:“你说的就是你说的。”郭璞注:“砖是烤出来的。今江东声嘶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