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这个地名在我国历史上的战争中经常出现。为什么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古宋汉路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西北咽喉,景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自汉代以来,东部进入中原,西部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
三国至隋唐时期,潼关是重要的战略要塞。公元196年,曹操放弃函谷关,设立潼关;211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激战;公元756年,安禄山西占潼关,唐玄宗西逃。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从洛阳进军潼关,从禁沟潜入长安。元末,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稳定了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潼关打败国民党军队,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
从地图上看,潼关的城市布局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潼关以南是秦岭,有深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几十米的禁沟。同时,为了增强禁沟的防御功能,设置了十二道联城关,防止秦岭的危险。在过去,所有的关口都有重兵把守;渭河在附近流入黄河以东,是一道天然屏障。西侧有太华山,山峦叠嶂,高耸入云。城东的金壁辉煌的绝壁上,是为了抵御来自东方的入侵。这种情况确实是“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地。险要的地形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古潼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当年的雄关古城,而是一座座断壁残垣,昭示着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印记。虽然潼关失去了险峻关口的地位和作用,但行走在潼关古城,触摸历史的痕迹,依然可以感受到潼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陡峭的山河形势和厚重的历史也使潼关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雄关虎踞、凤岭小渡、黄河春升、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金沟龙角、桥楼夕照、道观钟是潼关的八大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