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大历史不会缩水

与这种主流的历史研究趋势相比,黄仁宇无疑是一个“异端”。新出版的《大历史不会缩水》就是一种“拨乱反正”的声音。针对学术界对其“大历史观”的批评,黄仁宇没有轻易投降,放弃了观察历史的独特眼光。在我看来,黄的主张是:作为一个观看者,一个历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介入当时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历史事件甚至“流浪八极”的梳理,尽可能地把历史当作一个时空要素相互关联的再生产过程,从而有效地揭示复杂的历史表象背后的“真实故事”。同时,历史学家应该尽力抛弃一种后历史。这种判断往往对前辈要求很高,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此,黄仁宇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批评说:“中国人非常重视褒贬,在写历史的时候,往往把所写的人解释为最好的和最坏的。这使得把历史作为抒情工具来写变得很容易。”中国有做历史学家的传统,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做出道德判断。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书写往往与意识形态紧密交织在一起。最终主导历史书写的往往是采用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意识形态。这种历史写法忽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方面,主题先给历史加上一个设计好的标签,最后要么削足适履,要么挂个漏。或许,正如黄仁宇所说,写历史的人应该注重事物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个人的情感好恶。只有这样,历史才能追根溯源,关注历史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展开,而不是谴责。换句话说,历史学家真的可以像钱穆所说的那样,对历史抱着一种适度的温情和尊重,达成一种“同情的理解”,而不至于粗暴而荒谬地批判历史。这可以从黄仁宇对中国近代史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评论中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