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1840 ~ 1919。关于这一时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即维新与维新(改革派与顽固派之争)、民主共和(革命派与保皇派之争)、新文化运动。所谓“思想解放”,就是批判和反对当时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锢,用资产阶级思想来强迫人们的思想。)

(1)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封建顽固派发生了一场论战,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封建义利思想的直接交锋,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的热潮。

(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与保宪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核心是是否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由此,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三次思想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日本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他们接受并运用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自由、平等理论,掀起了一股宣传革命、实现民主共和的潮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封建思想继续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较强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有以下新发展: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他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和批判。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思想条件。

三次思想解放仍有局限性:改革思想没有明确批判封建思想,也没有把改革封建制度与改革封建经济基础结合起来。民主共和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统治思想。早期的新文化运动没有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对东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绝对的肯定或否定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