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轶事
一千多年前,西汉的唐萌奉命出使南越。酒席上,他第一次有了好酒,大加赞赏。回韩国的时候带几瓶给汉武帝。汉武帝尝了金口,立即称赞为贡品。加了酱油的酒突然身价百倍。在清朝,当王致和的仕途受阻时,他开始做豆腐生意。后来他做的豆腐被慈禧太后偶然品尝到,赞不绝口,变成了御用产品。从那时起,王致和的商业开始繁荣,财源滚滚而来。
名特风味名人窗
“涮羊肉”是一种特殊的风味。但和忽必烈有关。700年前,忽必烈在元世祖率军时,想吃草原上美味的“炖羊肉”。部队厨师马上宰了羊,挑了肉。没想到敌情突然爆发,来不及做“炖羊肉”。厨师忙着把羊肉切成薄片,放进锅里,搅拌,取出,放上一些调料。忽必烈饥不择食,吃了去迎敌,大获全胜。他还命令厨师做同样的事情,并建议放很多调味品,他的大臣们吃完后都称赞他。忽必烈将它命名为“涮羊肉”。
金华火腿是由宋代著名歌唱家宗泽发明的。宗泽是一只鹰。由于他在战争中屡战屡胜,人们抬着猪表示哀悼。当时,有太多的猪肉可以吃,所以宗泽命令人们切下猪的腿,腌制它。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时携带不便,所以经常被匆忙地晒在太阳下,挂在风中晾干。时间久了,腿肉红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饮食习惯多种多样
在饮食方面,名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明朝时,戚继光早年就爱吃。他在关外的时候,为了过一把猪头瘾,不惜派快马骑手开车到北京的抄手胡同去买那里的花甲猪头。刘邦爱吃凉皮。刘邦封汉王时,吃汉中当地凉皮上瘾。当了皇帝,别忘了吃汉中凉粉。据说有人因为向刘邦的凉皮致敬而升官。咸丰帝爱吃凉粉。咸丰十年的一天。咸丰出了宫门,在街上吃了两碗凉粉。他觉得很好吃,就请卖凉粉的到宫里住了一个月,教他做凉粉的手艺。还有,慈禧嗜茶,李鸿章爱咸菜;郑板桥爱吃狗肉;魏徵喜欢芹菜。
名菜沾名人光
“石舌”是杭州的一处名胜,因美女石长得像石的小舌头而得名。亮、甜、润、好吃。“昭君皮”是甘肃人夏天天天吃的一种夹馅皮。据说王昭君离开馅料后吃不惯面食,于是厨师把面粉分成淀粉和面筋。用淀粉做面条很受昭君的欢迎。“贵妃鸡”是一道著名的川菜,因杨贵妃醉酒百花亭的故事而得名。貂蝉的纯洁用豆腐来形容,泥鳅比作董卓的狡猾。
百代风俗怀念爱情。
在历代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中,很多都与名人有关。比如吃“年糕”,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吴王让伍子胥监督建城。吴王的儿子夫差,即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如果我死后国家有难,百姓没饭吃,就在城门城墙下挖地三尺,找点吃的。后来,当越国攻打吴国的时候,城里的军民都断粮了。伍子胥的手下带领军民在香门城下挖掘,果然挖出不少“城砖”充饥。原来,“城砖”是用糯米粉做成的,是伍子胥生前定下的“积谷防饥”的计划,吴国军民就是靠这些城砖渡过难关的。从此,每逢过年,吴国人民就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像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吃粽子纪念屈原;吃腊八粥纪念佛;吃馄饨纪念盘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