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一个历史学家,郭沫若到底有多厉害?
郭沫若(1892 165438+10月16-65438+6月12,0978)名叫唐定。四川省乐山县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他是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新诗的创始人之一。关于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郭沫若是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有人说他是“不要脸的学者”,有人说他文学造诣高,还有人指责他私生活混乱...先简单说一下郭沫若和甲骨文的辉煌成就。
1928年6月,在东京的书店里,他拿到了罗振宇写的《殷墟书契考证》,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因为没钱买书,他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书店看书。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联系了东方图书馆馆长石田堪介,让他在两个月内看完图书馆的1甲骨文作品。在此期间,他阅读了1遍《中国考古学》中有关甲骨文发现的所有记录,还拜访了几乎所有的日本藏家,掌握了大量实物资料。
郭沫若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累得病倒了1天。即使发高烧,他还是不肯放下毛笔。在呻吟中,他还背诵了书房里的宝贝。
施蛰存《甲骨文字研究》的1篇手稿中,有1段写得特别粗糙,只因为是他发高烧的时候写的。就这样,他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甲骨文研究、殷周金文研究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是他的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第1批成果。
8月1929,1,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此之前,他的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已经收录了他的文章《甲骨文中的古代社会》。
从此,郭沫若对甲骨文的研究达到了顶峰。几经周折,他的另一本书《甲骨文全集》也问世了。郭沫若对甲骨文的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放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方法新,所以在战略上超越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安阳殷墟,这块甲骨文中向往已久的土地。晚年的《大型甲骨文合集》甲骨文收入41956片,被视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