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历史故事
明朝永乐十八年,山东蒲台人唐赛儿在宜都县沈雁镇东(今博山)石棚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起义的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青州、莱州、莒州、莱芜等十几个州县,动摇了明朝的统治宝座。
明成祖任命安源侯为提督都督,刘忠为副都督统率三教,率明朝直属部队“精英军”杀谢石鹏寨。
面对强大的敌人,放弃卸石棚村,带兵突围,来到博山区山头镇南峪,准备前往莱芜与莒县叛军重要将领董会师。
南屿位于宜都和莱芜交界处,地形十分险要。
谷中峰峦转折,云雾遮掩,宛如龙舞。为此,当地人也称之为九龙谷。
煤峪口还有一座石峰,突兀陡峭,名曰元台。
远台右侧有山泉。泉水强劲、清澈、甘甜。
叛军来到南屿时,因激战连日,疲于奔命。看到这清澈的泉水,战士们争相饮水。
唐赛儿和她的战马也喝了个饱。
说也奇怪,喝了这个泉水,战士们都觉得昏昏欲睡,神清气爽。
这时,众将令刘忠带领官兵赶到南煤峪口,唐赛儿立即站在远处的平台上,指挥起义军摆好阵势迎敌。在煤峪口,他们与官兵激战,兵器相碰,声如雷,光如电。只有天昏地暗,战斗分不开。
这时,唐赛儿认为起义军的肚子里没有食物,因此不宜长期作战。
她仔细看了刘忠一眼,拔出弓箭,弓弦一响,刘忠一头栽了下去。
众官兵见都督被箭射死,仍愿出战,纷纷逃窜,连刘忠的尸体也被踩得粉碎。
败军回奏:“众将命刘忠赴死。
“现在,我们可以让一向骄横跋扈的安源侯,怒而趔趄了。他立刻带领所有的军队杀向南谷,想和唐赛儿决一死战。
当唐赛儿看到来势汹汹的敌人时,他认为他的士兵虽然喝了山泉水充饥,但他们充满了斗志,但毕竟他们三天没有食物,无法继续战斗。
他命令士兵迅速前往青石关,转移到莱芜,但她只身一人,与官兵一同阵亡。
她看到叛军已经安全撤退,于是她把马拉了回来。
谁知那匹战马回头太快,又失去了前蹄,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唐赛儿只好弃马而走,一边打一边向山顶走去。
刘胜见了,大叫:“活捉唐赛儿,赏他十万两银子!”官兵们,谁会为这十万两银子而死?齐来到身边,将她团团围住。
就在这时,唐赛儿跺着左脚喊道:“我去!”顷刻间,山崩地裂,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官兵们一片慌乱,辨不清东西,相互冲撞,伤亡无数。
等到风停了,唐赛儿和她的战马已经消失了。
我看到她跺脚的田埂上有一个很大的脚印,直到现在还很醒目。
看那陡峭险峻的平台,就像唐赛儿躺着的战马,昂着头,向着那个大脚印嘶鸣,后来人们称之为马头山。
这一次,唐赛儿被刘胜镇压,结果是兵败如山倒,一无所获,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回京。
唐赛儿南鱼斗官兵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乡下传开了。
为了纪念这位能征善战、英勇救人的传奇女英雄,人们把她和起义军喝水的山泉命名为“汤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