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试卷1解析
一、论文分析
这种考试侧重于基础知识,知识面广,适合所有学生。考试难度适中。根据新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考试重在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问,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问题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时间60分钟。考试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册,题型分两种。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值50分。100的满分。
二,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
问题1:有20道选择题。题目难度适中,每个单元都是“最累”,“人”,“文化”。
问题二:非选择题21?24个问题。问题难度适中,难度较大。《商业经济》《明朝变法措施,皇权特点》《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朝交往史实、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分类、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模糊,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跟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正确有关。有的同学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平时不应该学习,考前看练习本或者过单元题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历史的知识不了解,死记硬背,标测反馈不及时,与训练巩固练习不足有关。
2.应用历史知识迁移潜力差,无法与社会、生活对接,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不善于分析问题。
3.审题潜力差,无法提取出题中隐含的信息,无法根据题中带来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你对问题的意思有一点了解,你可以凭经验或印象来回答。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差有关,找不到关键词,总结不出中心意思。
第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努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学习新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拓展教材广度,整合课程资源,精心备课,提高驾驭教材的潜能。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练习,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学生不要填鸭式,不要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替代,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而教,不要因教而教,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结果,要注重学习过程。
3.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一些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适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自制教具,充分利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和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中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线索、尝试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2
一、论文分析
总的来说,这篇论文质量很高。
二,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总的来说,学生的解题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潜力等。以下是对每个问题状态的简单分析:
第一个大题满分40分,同学们普遍30-36分。其中3,9,13的小错误最多。
第二个大问题的简答满分是16,学生普遍得分13-16。总的来说比较好。
第五大题是16,学生普遍得分10-14。这个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分歧。学生答题存在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和3题联系最紧密,分值较大。学生应该基本上答对和答错两个问题。这是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再次,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3
一、综合试卷中历史题的整体评价
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程度把握较好:选择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择题的考查材料以小题目知识为主线全面整合,小题分步设置,注重新形势下解题潜力的考查。合理的知识布局:考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试卷难度把握好,题目设置有梯度。
2.体现高考方向:从知识观到势观。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素材分析注重素材的生动性和图片资源的运用;问题设计一定要开放(比如40题第四题)。
3.把握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如意识形态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4、重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重视教材的新材料、新提法(如30题)。
二、教学推荐
1,加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应用训练。
2.加强对知识的梳理、探究、灵活、整合,强化高三期末阶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学习《2013高考说明》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考试改革方向。
(1)认真学习《2013考试说明》,一定要吃透大纲,并与2012说明进行对比。
(2)学习《2013新教材高考模拟试题》,了解高考趋势和潜在要求。
(3)尝试复习新课标模块指导下的专题,尤其是一些新观点、新提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每次考试后,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知识网络是否形成,分析题是否狭窄,新形势下应用知识的潜力是否薄弱,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否停留在微观表面,主要知识是否宏观把握等。,然后教师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意图,发展学生的思维。
5.继续加强解题方法和角度分析的讲解和渗透,讲与练相结合。
6.加强备课组的分工合作。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4
总的来说,这份历史试卷注重基础、应用、潜能和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学科关键信息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巧妙提问,高瞻远瞩。从基本理念到基础和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教学改革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导向明确。是集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考。
一、基本情况
1.参考:252。合格人数:93人。
2.试题的特点
本次考试由两大题组成,满分为100,考试时间为60分钟。容易题占50%左右,中级题占30%,略难题占20%;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潜力的考查。个性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潜力。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和归纳潜力,适当涉及学生分析潜力的考察。提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在比较浅的层面。
二,试题的解题现状
1,概念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的概念支撑着历史的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许多历史事实和现象。如果基本概念模糊,必然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比如11子题:关于“继唐”的相关叙述,有同学错选了A,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数学、政治、地理等多个领域、类别和学科。如果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肯定会给学习历史带来困难。比如2,4,8,12,14,20等。,有些同学之所以选错,显然是因为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
3.历史思维、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潜力较差。
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能力差,回答问题时就会凌乱、罗嗦或不完整。比如24题和25题的第三题,有些同学失分较多,是因为历史思维潜能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潜能缺乏影响力造成的。再比如23个小问题: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
列强为巩固统治政权而采取的强有力措施。完成下表。这道题对学生的潜力要求很高,导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思维混乱,丢分极其严重。
5.考试潜力不强。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题考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审题错误会导致答案不全或者根本没有抓住要点,会乱答。比如7、21题,有的同学不仔细审题,把“不正确”当成“正确”,导致不必要的丢分!
三,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主要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紧扣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围绕在整个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材料,讲解清楚,充实材料,补充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用心参与课堂,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作为主人的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背几个零散的知识点。如果收益不明,完全靠机器记忆,很快就会忘记,造成记忆不全,知识学习不彻底,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靠谱,心态浮躁。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不能生米煮成熟饭。
2.加强技术培训。
一、加强对学生考试潜力的训练,教会学生考查时空、关键词意义、答题方向、如何选题、如何做材料题、如何答题、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达,有计划地用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点,从而增强思维潜力和考试潜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督促学生养成认真读书、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3.注重潜力培养。
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总结,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简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潜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一些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计算历史年份;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历史书籍;识别和使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收集和整理与历史研究有关的资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对重要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评论等。
同时要求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向探究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关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横向关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历史沿革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关系;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了解历史。
历史潜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潜移默化的改变,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填鸭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主导作用。
平等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照本宣科,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准素材,带领学生探索、实践、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积累能量和潜力。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教学的对接。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关注所有学生,平等对待各类学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学会科学方法记忆历史元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学习潜能的培养,适当延伸和迁移,让学生感知和积累历史。抓单位综合通关演练。注意克服负积累,防止两极分化,努力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5
(一)基本情况
看今年的期中考试题,从全卷材料来看,多角度考察学生,题型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中信息个性小,知识点比较破。但是学生的考试并不是很理想,我做了如下分析:
(2)具体情况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在第一个单项选择题中失分较多,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需要提高中学生做单项选择题的潜力,大部分单项选择题在11项是错的。台湾省在哪一个朝代被正式划入中国?这个题目大部分是三国,大陆开始与台湾省交往的时间,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之后。最错的是第一个小问题。唐太宗获取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度,但是因为是基于人教版,答案是要考试的,其实就是科举制度。
第二题考查填空题,平时是琐碎的知识点。第一个问题还没提,学生做不到。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度。也是人教版的素材。再一个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基本常识,但有少部分同学回答错误,说明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基本常识。
第四题是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知识点。这个问题是重点,但还是有少数同学没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题是自由发挥题,同学们的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挖。
(三)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做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潜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背诵,重点背查,记住基础知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式题。
总之,这次考试很差,下次考试我们会有很大进步的。
?
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考试及月考试卷分析
2.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3.七年级历史学习状况分析
4.高一政治试卷分析。
5.初中历史题如何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