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的历史演变

1131年(金天会9年,伪齐福昌2年),qīxiá郡所在地,因“丹霞流下晨,照城头上”而得名。1995 165438+10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

栖霞县于富昌二年(公元1131)设,分析金代蓬莱的杨疃、莱阳部分,以“丹霞拂晓流下”而闻名。

根据对杨家圈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春秋以前,该县属牟子国。战国时期,是齐国之地。秦国与六国合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属于齐国东部边境。至汉代为蓟县地(治今浮山市),属东莱郡,划归青州。

东汉末年,环县废,改黄县(今蓬莱市所在地),属东莱郡,划归青州。三国时(魏、蜀、吴),栖霞为魏国黄县、东莱县、青州之地。南北朝时属宋(刘)国,后属北魏。隋朝时,复归黄县,属东莱郡,划归青州。

唐朝弃州部而设道。神龙三年(707)设蓬莱郡。栖霞是蓬莱县杨疃镇,隶属邓州东牟县,李和南路。五代(梁、唐、晋、汉、周)是唐后期。到了宋代,就改道上路了。栖霞隶属蓬莱县知阳疃镇,划归JD.COM东路邓州(邓州辖蓬莱、文登、黄县、穆平四县)。南宋绍兴元年,金天惠七年,伪刘琦第二年于福昌、栖霞县、邓州、山东东路。

元代改道陶,栖霞属山东东西道平阳道总经理邓州(当时邓州管蓬莱、黄县、浮山、栖霞四县),后改自来道,元二十四年(1287)改平阳道。

明太祖治天下,除京师外,共分十三部,山东东西道改为山东部。栖霞属邓州,划归山东部。洪武元年,徐达等低收入者招安邓、赖,弃道设莱州府,辖邓州。洪武九年,升登州为府,隶栖霞所属山东。

清代栖霞属邓州府,划归山东省(当时邓州府领宁海府和蓬莱、黄县、浮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阳)。

民国元年(1911),废府成道,起初属胶东路,1925改为东海路。1928废弃道指里在山东省。1934 —1936,隶属鲁东省,县内分为六个区,55个镇。1937—1938,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1939年日军入侵后,属山东省第九行政区,督察署设在栖霞县。

8月1950至6月1958+00,栖霞隶属山东省莱阳专员办。从1958到11到1983到1,分属山东省烟台地区和烟台地区。自6月1983 11,属烟台市。10月30日撤县设市后,1995 165438由烟台市管理。

1958年8月,栖霞县辖17乡,在此基础上,1958年9月成立17人民公社。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官道公社并入官里公社,因此三年的行政区划为16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后官道脱离关里,又增加了一个大刘家公社,固定为18人民公社,20多年。

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制,同时调整部分区划,设立8个镇,15个乡。

1995 165438+10月30日,经民政部批准,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