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论文
关于陶器的第一堂课
一、艺术的起源
中国原始艺术的起源、类型和研究方法;
一个是考古学,包括文字学;但是社会人类学。
中国原始艺术遗存,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陶器(尤其是彩陶),此外还有雕塑、岩画、地画、装饰品、石器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审美特征。
艺术的出现:
1,代表理论:艺术源于人类模仿的本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柏拉图。
人从小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最擅长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来自模仿,人们总是对模仿感到高兴。
从内因来看,模仿是一种本能和必要的生存手段,而从外因来看,模仿手段可以通过实践努力和后天教育逐步丰富和完善。
2、劳动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3,游戏说:康德席勒艺术起源于游戏
4.巫术论:英国19C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艺术源于巫术。
在原始人的心目中,一切生物和自然现象中都有一个神秘的属性,那就是神灵。
那就是万物有灵论,他们试图通过巫术来控制支配人类的鬼神,艺术形式是
巫术概念的物化。
第二,陶器
1,陶器的发明
首先,原始人从制造物质生活的容器开始,就在藤制容器上涂上泥巴,然后焚烧,发现泥巴可以变成陶器。同时,他们发现直接用泥烧制它们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需要中间的藤条。
另一方面,据说陶器的发明不是从制作物质生活的容器开始,而是从制作巫术礼仪的偶像开始。
发明陶器的三个基本条件:水、土和火
人类的生产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即衣食住行和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物种的繁衍——所以在原始时代,泥塑神像的生产是对后代繁衍的巫术祈祷。原始人认为,如果大量制造娃娃,部落就会有子孙,人口就会兴旺,从而加强团结和伟大。
另外,在原始社会,火种的维护是女性的专职工作。而保持火候的火窑看起来就像女人的腹部,所以做泥人的时候,自然是放在火窑里烧。
2.陶器的分布和种类
①分布位置
仰韶文化——黄河流域、河南、山西、陕西;马家窑——甘肃、青海;
龙山文化-黄河下游,东海岸
②类型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龙山文化黑陶
3、制陶手法、原料
(1)制作手工小捏。
大型陶器是用陶盘建造的,这就是“陶盘建筑法”
模具成型
仰韶的文化和科技进步。“慢速车轮校正”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快”
②实验表明是黑土、沉积土等含铁量较高的粘土。
4.模式
1蛇纹和人头蛇身纹2鱼纹和人脸鱼纹3人形纹4青蛙纹
5鸟纹和鸟啄鱼纹6涡纹和波浪纹7镶嵌纹和编织纹
例子:鱼纹彩绘壶,面上有鱼纹的彩绘壶2,蛇头石斧彩绘壶5,彩绘壶1。
有舞蹈图案的彩绘罐、有人体浮雕的陶罐和女娲头像3
船形彩绘锅7
第二讲青铜器
一、青铜的起源和艺术史中的“青铜时代”
在中国文化史上,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三个时代铸造的青铜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在中国青铜艺术史上是最高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是因为这三个时代传世的青铜器数量最多,最能反映当时的精神面貌。
(原因:文化背景、技术水平、社会分工)
《花王公基》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中国官营手工业各类工种规格和制作工艺的文献(30余种技艺)。
二、青铜艺术的阶段
1,青铜器孕育时期:夏——商代早期(公元前21C—-公元前14C)。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带工具的小件,造型粗糙,铸造工艺落后,纹饰简单。
2、青铜器全盛时期:相当于商代中期-西周早期(前14C——前10C)。
这一时期的青铜艺术成就最为辉煌,多作为祭祀巫术活动的礼器,如鼎、圭——多为“五臣器”(帝、君、臣、医、士)
随着“列定”制度的实行,“礼乐”自然被纳入“文物体系”,规定不同场合、不同人物出场的曲调、曲、词也有所不同。此外,车马的装备和装饰的一贯制度也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宗教性质浓厚的巫史文化是以仪式的旗帜和祖先的祭祀为核心)。所以有“礼藏于器”之说。
作品造型厚重,雕工深厚,图案有兽面、龙、凤鸟、云雷等,且大多饰满,具有威慑力——“丑之美”
3青铜器过渡期:西周早期——春秋早期(公元前10C——公元前6C)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生产没有以前那么繁荣,花纹表面化、程式化,带状花纹增多,不再具有威慑力。这其实反映了皇权的瓦解,以五品为中心的祭祀活动日渐式微——“礼崩乐坏。”
4青铜器更新时期: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公元前6c-2C)
一种退化的风格,在过渡时期之后,更加衰落,
一个精致的款式,制作更多的生活用品,加上精致的纹饰,神秘感和恐怖感一扫而光。
第三,青铜器的种类
礼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器)
乐器、武器、工具、车马
第四,青铜器的审美追求
三代政治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上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和巫史文化,以仪式为旗帜,祖先崇拜为核心。三代人的物质文化代表是青铜器,也就是所谓的“重武器”。铜合金在当时是贵重金属,不是贵族的日常器皿,而是祭祀和宴会用的器皿。祭司和宴饮都是为了安慰祖先,所以整体精神是宏伟的,神秘的,威严的。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第五讲
一、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过程。
艺术理论与创作的关系和一般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样的。艺术理论是艺术创作实践的反映和总结,它指导创作实践并接受创作实践的检验。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产生于长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封建社会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对古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今天的艺术创新也有借鉴意义。
中国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就有彩陶生产。沿袭延边的制陶工艺传统,青铜器发展起来。但古代关于这两种工艺美术创作的理论很少。对青铜器的研究始于宋代欧阳修,这说明中国的工艺美术理论,尤其是工艺美术理论。长期滞后于创作实践(被忽视的“百部作品”只被使用,不被研究,不被评论)
中国的艺术理论从春秋时期开始增多;
1,春秋两汉
这一时期泄气的艺术理论有* *的相似之处:一是批评家不是专门研究艺术的,大多是理论各异的哲学家,这与魏晋不同;但从论文的内容来看,原意并不是艺术,往往以艺术为例来说明或隐喻其学术观点。当然也有一些是专门搞艺术的,但是很少。
价值: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即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即如何反映社会生活等等,以及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
孔子:画后之事,庄子:揭薄,王运:论平衡
2.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艺术理论的大发展是以艺术创作的繁荣为基础的。此外,作家尤其是画家对绘画的参与,对艺术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他们比其他哲学家更是艺术方面的专家和实践者,所以他们的观点可以更加深入、具体和系统。顾恺之、谢赫和姚最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山水画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宗炳和王巍开辟了山水画理论表现自然美的新领域。“心中自然”、“心中幻想”、“形神”、“气韵生动”等六大理论不仅影响着古代的创作,也影响着今天中国画的创作,有些理论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成为姊妹艺术的精神财富。
3、唐宋时期
唐宋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唐宋的艺术成就不同,风格也不同。北宋理论家郭在《画论》中对宋代艺术与宋以前的艺术进行了比较。这种比较是客观的,概括的观点是:
在宋代,有些种类的绘画成就不如唐代,有些种类的绘画成就超过了唐代。小于主人物画,牛马画;不止花鸟画和山水画。也就是说。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在宋代衰落了。随着宋代的发展,反映自然美的绘画受到欢迎,这反映在艺术理论上。讨论的范围、争论的内容、艺术趣味和审美都有差异,尤其是文人画和文人画的出现,使宋代画论有了转折。
对当代或后世有较大影响的唐宋艺术理论专著,张彦远《历代名画》;郭的《图片集》;的笔法和郭的《林志》。其他作家和书法家,如沈括,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尤其是苏黄米,对元,明,清文人画有很大影响。(对“”的介绍)
4、元朝
中国的绘画发展到元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题材上看,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突然没落,被描绘自然美景的山水画、花鸟画所取代。从艺术表现上来说。元人作品以韵取胜,以笔墨取胜。元画的变化是文人画长期发展变化的表现。考察元代绘画理论,处处可见宋代文人画所传承的审美趣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著名的有赵孟頫、钱选、赞等。
5、明清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