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历史演变
隋末唐初,榆林被当地贵族世家梁占据,自称,是一个潜在的皇帝。贞观二年灭司,唐朝重新建立鄞州、随州、周霞,均属关内道管辖。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林州(今神木阳城)加在这一带的东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尚军(今绥德)、鄞州县(今党岔)、朔方县(今白城子)、秦心县(今阳城)。甘源元年(公元753年),撤县设市,重建隋、夏、殷、林四郡。元和十五年(820午),周知府由内蒙古鄂托克旗迁至今定边。唐朝末年,升任府谷县(今府谷)李。
五代时有周霞(灵朔县、德庆县、宁朔县,均位于今靖边)、鄞州(凌镇乡、开光县、儒林县,位于今米脂县、佳县)、林州(灵新秦县、连固县、殷诚县,位于今神木)、复州(今府谷)、随州(。
北宋时,榆林属永兴军路(原名陕西路),随州、益州被西夏占领,无郡。熙宁三年(公元1070)收复,傅园二年(公元1096)后,得失未定。宋高宗南渡后,降为金佑,为闫妍路的一部分。设立绥德府和晋宁军(贾鲁子)。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撤设绥德府、晋宁府(二十四年改贾府)。元代绥德府、嘉州属延安路,绥德府领清涧、米脂两县,嘉州领神木、府谷两县。明朝成化七年(公元1471),在长城周围设立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东路设神木路,引嘉州、府谷、神木三县,中路榆林路引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县,西路。
清朝雍正年间,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府两个省级行政区。辛亥革命后,1913废除府州制,设置榆林路。后来道路废弃,各县直接归省管辖。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于1937年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除榆林外,该区各县相继解放。在前苏维埃政权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设立绥德、三边区,分别管辖绥德、米脂、佳县、衡山、清涧、吴堡和靖边、定边、安边(后撤销)。6月1944 65438+10月10由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五县成立子洲县,隶属绥德区。当时在神木、府谷以东设立神府特区,属晋绥边区管辖。1949 6月1榆林市和平解放,撤销三边分区,设立榆林分区,辖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五县。1950年5月,绥德、榆林成立。1956下午,绥德地区撤销,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并入榆林地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地区。1958年,十二郡合并为六郡:榆林(衡山)、神本(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包敏、清涧、子洲)、米脂(佳县)。1961年,各郡合并,恢复原制。1968年,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治机构。1979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9月2日1988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撤地设市,榆林地区正式改为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