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声称在安阳发掘的东汉墓是魏武帝和曹操墓,但第二天就遭到了对岸邯郸的质疑。你真的找到曹操墓了吗?
这座东汉时期的陵墓曾多次被盗,但一些重要的随葬品仍保存了下来。据统计,250多件出土文物,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质地。主要有铜带钩、铠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石刻碑、陶俑等。其中出土了59块有铭文的石碑,有长方形的,也有圭形的,铭文记载了埋藏物的名称和数量。其中八件极为珍贵,上面刻有“吴伟国王曾用戟打虎”、“吴伟国王曾用短枪打虎”等铭文。“吴伟国王常用的安慰石”的铭文刻在陵墓恢复后出土的石枕上。这些出土文字资料为研究和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而直接的历史依据。
同时,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石雕浮雕。这些石雕工艺精湛,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它们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疏车”、“仙阳令”、“季良”、“侍郎”、“宋王车”、“王文十士”、“饮酒人”等字样,在汉画像石中并不多见。[4]
在清理坟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头骨和四肢骨等遗骸。专家最初确定他们是三个人,一男两女。墓主人为男性,专家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66岁不同。据推测,这是曹操的遗骸。
后经河南省专家论证,确认东汉墓葬为史籍中的高陵,但在洋县安丰乡西高雪村南有争议。然而,根据《三国志》、《舒威》、《武帝纪》的记载,曹操于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葬古者,必居不毛之地。按其规定,西门豹庙以西原是守陵,因其高,不封不植。”
高陵的发现证实了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爱好,以及他在文献中所提倡的薄葬制度,都是真实可信的。高陵的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时间尺度。河南省文物局确认高陵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学者称证据尚难支持“新说”,也有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东汉墓确实是高陵。
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袁吉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的证据不是一手材料,也不是有力的证明。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发表相关新闻,有违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健等三国知名文化学者、考古学家持冷静态度,认为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的情况下,这一“新说”有待进一步证明。
《洪晚报》2009年2月29日发表署名“张经伟”的文章指出,从墓志铭形式、出土文物和墓中尸骨来看,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条,此次发现曹操高陵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