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质调查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然而,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也有过地质工作的困难时期。20世纪初,国内矿物原料供应形势不好,引起了很大恐慌。因此,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加强与采矿有关的地质工作。然而,在当时,外国资本仍然在俄罗斯的采矿和冶金行业占主导地位。
1915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了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其任务是统计国家所有的自然财富。
学者们认为,俄罗斯的矿物原料部门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1900 ~ 1914——经济相对稳定的阶段;1914 ~ 1922——一战、内战、外来干涉;1922 ~ 1927——战后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27 ~ 1941年——工业化阶段;1941 ~ 1945——卫国战争大舞台;1945 ~ 1950——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1950 ~ 1991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阶段和衰退后期阶段;1991 ~ 2001年——苏联解体、重建和国民经济崩溃阶段。
19世纪,俄罗斯在地下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在乌拉尔,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铸铁和钢都是从当地的铁矿石和煤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利用顿巴斯的铁矿石和石煤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冶金联合体。当时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巴库)和铂金产量(乌拉尔)均居世界第一。此外,黄金开采量也居首位,建立了庞大的黄金储备(高达2000吨),为国家起到了保险基金的作用。由于采矿业的巨大成就,到19年底,俄罗斯已经建成了可观的铁路网,几乎所有居民都可以使用煤油灯照明。
但到了19年底,由于外国企业家错误的管理模式,只关心眼前的利润,不关心甚至削弱为矿山服务的地质工作,中国矿业开始走下坡路。地质委员会成立于1882,在20世纪初只有30名合格的地质学家。20世纪初,俄罗斯的矿物原料基础非常有限。
到1927,国民经济已经成功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开始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数十至数百个新发现和探明的矿产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实现俄罗斯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第一次,根据地质勘探的结果,以五年计划的形式颁布了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与此同时,地质勘探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对象。在战前的五年计划中,中国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发展东部地区的工业生产并使之完备。例如,一个新的冶金中心可以建立在乌拉尔磁性山的铁矿石和库兹巴斯的煤的基础上。同样,乌拉尔和阿尔泰也建了有色冶金厂,东部地区建了化工企业。
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矿物原料的自给自足(钻石除外)。在大力发展传统矿业的同时,建立了一批新的矿业企业。
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建立了地质勘探管理机构:除全苏地质工作委员会外,每个矿人民委员会都有自己的地质勘探管理办公室,数以千计的调查勘探队伍奋战在野外,12高校为他们培养了干部(到1933,在地质勘探单位工作的合格专家已达5955人)。科学院成立了十几个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工委成立了五个大型矿物原料研究所,还有一批专门从事地质工程新技术和设计的研究所。
从1941到1942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苏联西部的工业中心全部沦陷。顿巴斯和莫斯科郊区的大量铁矿、煤矿、汞矿、铝矾土矿、钨矿、钼矿、镍矿和高岭土矿,乌克兰的水晶矿都落入德寇手中,包括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内的许多大型冶金和机械制造厂也遭到毁灭性打击。这里不得不佩服当时中国矿物原料政策的远见卓识。即使在这样困难和关键的时候,中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和原材料基地的建设也没有垮掉。我们及时勘探了后乌拉尔地区的数百处矿藏,及时弥补了德寇抢走的西部国土和资源的损失。正是在卫国战争期间,我们开始开发第二个巴库(位于乌拉尔南部)和乌拉尔铝土矿山,在阿尔泰、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设最大的铅矿,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汞矿,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建设钨矿。乌兹别克斯坦钨矿于6月1941至6月21开发,三个月后产出第一批钨精矿。远东已经建成了锡的工业基地...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这一切都归功于地质学家和矿工的无私工作,以确保军工厂急需的矿物原料。
二战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国防实力首先取决于自身的矿物原料潜力。在战后最高苏维埃第一次地方选举会议上,斯大林指出,要把加强国家矿物原料基础的再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并要求在短时间内使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当时提出了高标准的生产目标:生铁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钢材6000万吨,煤炭5亿吨,石油6000万吨。
战后,全国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为了便于地质勘探的集中管理,成立了苏联地质部。地质学家取得了一批划时代的发现,包括在西西伯利亚发现石油,在西伯利亚发现天然气,在诺里尔斯克发现镍、铜和银,在雅库特发现钻石(从此苏联在各种矿产资源上完全自给自足),在东西伯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发现黄金,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贝加尔发现铀,在白俄罗斯发现钾盐,在哈巴罗夫斯克边境地区和乌拉尔南部发现锡。已发现矿区的勘探工作已迅速完成,必要时可在短时间内投入开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矿业产量达到顶峰。在此期间,我们有强大的储备基础,可以满足扩大开采各种矿物原料的需要。国家地质部门确保矿产储量的增长领先于运营矿山资源的消耗速度。
在前苏联时期,我们可以系统地组织先进的地质调查,并在主要的远景区组织队伍,开展与该地区的重要性相称的地质调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建立了全国地下资源研究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从丰富的资料中筛选出各种前景最好、最需要深入研究验证的矿产靶区。
权威地质学家普遍认为,苏联解体前完整的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已被严重破坏。俄罗斯联邦已经开始失去一些稀有矿物原料的来源:分布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的锰矿、哈萨克斯坦的铬矿、分布在乌克兰、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乌克兰的钛和高岭土矿、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克兰的汞矿。仅仅一个数字就能让人警醒: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减少了90%。目前我国新增储量跟不上地下资源储量(采空)的流失,很多矿山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导致采矿总量持续下降。在世界矿业产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除铀、铅、钨、汞、石棉外,俄罗斯的矿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些重要矿种(如稀有金属)已经完全停止开采。
苏联地质部撤销后,国家将矿产资源管理权移交给65,438+053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研机构,其中大型联合体2个,生产联合体52个,科研-生产联合体7个,科研设计单位32个,工厂9个,技工学校8个,其他从事生产和社会保障的企业。
后来很多地勘单位在“改制”的浪潮中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这些地勘队伍在1991 ~ 1992实行股份制和民营化时移交给了矿山企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94。根据俄罗斯联邦第942号总统令精神和1994年5月6日国家私有化大纲,384家企业中只有87家企事业单位仍归国家所有,其主要任务是完成联邦提出的社会地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