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基本问题

经济基础

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制度。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一定社会现存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支配该社会的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

任何政党都是以阶级为导向的,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一个政党是否先进,首先要看它所代表的阶级是否先进。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创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朱玉康

第一,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和品质。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前提。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基础。只有切实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支持。我们应该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远是领导干部做出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虚心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提高决策水平。

三、切实提高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引导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

1,富民良策,带领群众加快发展。丽水最大的现实是欠发达,最大的任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合力推进工业和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包括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内的各种关系和存在方式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加快发展中寻求和谐。

2.时刻珍惜人民群众的关爱,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真正做到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掌握他们的思想,体察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民意,集中他们的智慧,珍惜他们的资源,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弘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革命精神。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进一步端正党风政风,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4.强化保护人民的责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要把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与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要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的渠道,热情细致地对待。同时,要加强防范,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定期开展大规模矛盾排查活动,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强化“两手意识”,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形成预防和处置各类事件的长效机制,促进一方发展,富民一方,安民一方,文明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