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兴国公园主要景点
明末清初顺治二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大军南下,于五月占领南明小朝朝廷所在地南京。6月28日,清朝派大臣方衡为江阴巡抚,执行“不留一毛,不留一毛”的“剃发令”。这是用死亡威胁汉人的理发令。汉族人的传统习惯是蓄发,认为“身上有毛,父母怕伤动。”未成年孩子的头发是披肩发,成年人的头发是平行的。而满族人则是从额角画一条直线,把外面的线全部剃掉,然后编辫子。清廷把论辩作为臣服的标志之一,不仅征服了你的身体,也征服了你的思想和文化。性格刚强的江阴人瞬间把恐慌变成了愤怒。他们高呼:头可以断,毛不能剃!起义军在阎应元、陈明宇、冯厚顿的带领下,杀了方恒,拒不清师。据清初《江阴城姬寿》记载,江阴守城抗清81天。之后清军出动红衣200余炮,最终被攻破,清兵杀了10天。很多人不想死在敌人的刀下,就投井自缢,全城无人投降。战斗中,城内死亡9.7万人,城外死亡7.5万人。阎应元、陈明宇和其他人在绝望的巷战中战斗。冯后盾因公在文庙明伦殿上吊自杀,只有53个最小的孩子因为躲在兴国塔里而幸免于难。江阴人民抗清的历史,性格刚烈,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称为“南明三惨案”。有一副悼念这一壮举的对联:戴发忠八十,代表太祖十七朝的一个人物;十万人同心死,大明三百里。清军益友大屠杀,江阴人民不投降,数以千计的妇孺跳入孙郎池自杀。一个女人用血在墙上写了两句诗:放在路人身上捂住鼻子,活人不如死人香,然后淡定的扔进池子里等死。当时血流成河,场面相当惨烈。
浮雕的后半部分讲的是志丰战争时期的“丑陋的围城”,兴国塔顶被炮弹摧毁。兴国塔是公园的核心景点,位于江阴市西南角。几经兴废,古塔犹存,已有1000年历史。现高42.24米,已向东北方向倾斜。1985进行了加固,保持了残塔的风格。该塔建于宋初太平兴国(976-983)。原为太平兴国寺七级宝塔,亭式砖木结构。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做慈善的通俗说法,也是对扶贫济困者的谦词。这座宝塔也意味着佛塔。兴国塔是一座楼阁式的塔,是中国古塔中历史最长、建筑最高、类型最常见的塔。苏州的虎丘,杭州的六和塔也是亭台楼阁。唐代以前的亭子是木制的,但是木结构很难保存下来。目前只剩下山西省最古老的应县木塔。自宋代以来,一直是砖木混合结构。兴国塔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兴国塔从建立起就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元朝到正念期间,它毁于战争。明郑桐年间,洪武十七年(1384)重修,塔升级为九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兴国寺被毁,兴国塔受损,仅存兴国塔砖石结构。民国14年(1925年)10月26日,兴国塔在军阀的“丑陋围攻”中再遭劫难,塔顶被炮火击中。当时直属军陈孝思占领江阴城,直属军毕树成占领黄山堡。这时,正是新年,人们正在装饰和庆祝节日。大年初一的炮声让人们从喜悦变成了恐惧。炮火一直持续到农历七月初七,居民们的食物都吃完了。江阴士绅在城里向陈军投降,疏通毕军,要求打通通道,让陈军退守苏北。毕军允许陈撤退,但条件是必须向城里开50枪。当时负责放炮的指挥官是孟,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向城里发射50枪,整个城市都会被摧毁。于是孟吩咐去跟毕淑成求情;他要开炮,毕同意的前提是要打中城中最高建筑兴国塔的塔尖,孟聚精会神地瞄准。果然,把射击任务交给了孟。孟偷偷拆除了炮弹中的炸药,炮弹没有爆炸,从而保证了江阴城的安全。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全,兴国塔被切断了。云水大厦
云水楼的池背塔是兴国园中纪念清代江阴大诗人江春霖的地方。江春霖(1818-1868),江阴江家巷人,苏北东台盐官。他写了自己的词集,名为《水云楼》。水云楼词悲怆至极,为史家所推崇。他在词界被称为杜甫,与纳兰性德、向洪洲齐名,并称“词界三鼎足”。江春霖的诗歌风格接近李商隐。中年时,他投身于歌词创作。为了表示对歌词的决心,他把之前的诗都烧了。擅长吹箫。每次他补充新词,都是我心爱的黄婉君妃子唱的。他做过两次淮盐大使,这显然是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但他不擅长官场,也不擅长对待学生。当他被免职时,他的袖子已经空了。在泰州生活期间,他的词越来越悲凉,生活越来越贫困。同治七年(1868),他去苏州投靠朋友时,典当了一枚玉指环,是亡妻留下的唯一纪念。最终他怕灰,毅然投身乌江虹桥。一代词死于51岁,悲恸追随爱妾。
后悔于安
金无相有一首诗作出这样的评价:“江是香草久,他要为的论文作贡献。悔于乐府《云水词》。何适,字,号悔舆,清道光一司进士,掌吏部。后来被调到江西建昌府当知府。太平军攻打建昌时,他全家被杀。后来在扬州经商做官,刻了自己的诗集。他才华横溢,被曾国藩幕府誉为第一文士,并有传世的《悔裕安》诗集和散文集。他在扬州时,在东环门22号公馆建了一个锅圈,在“悔雨庵”建了三个亭子。园中有宋宣和年间的华石纲遗物,长十余尺,为细卵石。
怡春阁
斜山有一座三间房的屋顶房子,叫宜春阁,是江阴已故书法家薛双甲所写。国学大师唐专门为宜春亭题写了一副对联:“三池烟满情,春意盎然,生机盎然;江城一隅是胜地,几分秋色,诗情画意书(人生)。”宜春阁是民国时期江阴著名资本家朱丹青为母亲生日所建。原址在朱丹青的刘玲巷怡园。朱丹青对母亲很孝顺。她陪妈妈去杭州玩,妈妈夸西湖风景美。回国后,朱丹青买了20亩地,建了一座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曲水青山的园林,俗称贾珠园。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家庭花园,有酒店、剧院、餐厅、茶室、动物园和电影院。昔日的怡园不见了,重建的宜春亭让我们想起了朱丹青,一个孝子。当时,他不仅是民国时期江阴的纺织业富商,还致力于江阴文教事业的兴办,创办了郑村中学。1924年创办陶社诗社;怡园被视为诗社之地,陶社是江阴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显著的文学群体。
沧州轩
沧州轩是为纪念明代万历年间发起和组织沧州诗社的沧州诗社及其创始人徐而建。许是徐霞客的丈夫,许写的《澄江八景》也广为人知。许的《澄江八景》镌刻在府遗址的墨花榭碑廊。由许组织的沧州诗社是江阴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社,嘉靖大涯诗社次之,西芳园和诗社次之。沧州杜诗有23人出席,91岁高龄的诗人许仲谦当选为领队。诗社曾在江阴军山举办过一次盛大的诗会,各国诗人纷纷前来参加,成为江阴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许用了40年的时间,写了一部30万字的诗歌巨著《辨诗风》,这是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之后的又一部诗歌巨著,评论了中国从周代到明代的10837首诗歌和作者。楹联“高适和德联印,誉满全国;大书之后是《沧浪之语》,百代诗话第一书。指出了许及其诗社的概况。对了,江阴“益友大屠杀”战役中提出“头可断,毛不可剃”的书生,被允许作为许的孙子。
尚湖草堂
《上湖草堂门槛》是清中叶著名书法家尹炳寿所著的一部八部隶书集。古拙很优雅。两边的柱子上写着:“草堂老了,充满了诗和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发光,讲故事;诉,子乔清风,乡亲争葛墓”。堂内六面红木屏风上镌刻着他的著作《葛氏草堂》,讲述了江阴历史上第一个文化世家——葛氏。上湖是葛的住处。五代时,葛家为躲避战乱从淮南迁至江阴,后定居江阴青阳上湖,即芙蓉湖。葛家最早开创了殷家文化。后人诗文代代相传,其中有33位是宋氏家族的进士,被称为“第五次进士”。南宋时期,江南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化家族。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很多家族弟子努力跟上家族传统,形成良性循环,使得文化家族得以代代相传。江阴葛氏家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出现了兄弟联手,父子相继,五子登基,三子掌道,一人为重臣的盛世。文化家族构成了江阴吴文化的一个特色,显示了江阴文化的繁荣和人才的数量。宋代“名江左”江阴葛氏家族这一历史现象,成为史家们饶有兴趣的研究课题。葛是南宋的左丞相;这位宰相葛,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江阴人中官职最高的人了。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是葛的女婿,其孙葛在文坛上颇有名气,有二十卷诗集收入《四库全书》。《秋韵》是一部评论宋以前历代诗人作品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诗学理论杰作。葛,北宋(1097-1099)葛氏家族成员。背着一顶带柄的帽子和一顶手工制作的“龟冠”,不远万里,来到海南兖州,拜访第二次被朝廷贬谪的大文豪苏东坡,求教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葛与苏东坡的交往,在县志和县志中都有记载。有关苏东坡名胜古迹的民间故事,都与这位江南学子葛及其父母密切相关。比如江阴东边的象山有“东坡西烟湖”的旧迹,东乡新桥有“苏树桥”的旧迹。苏轼还为葛观写了一篇悼词,题写自己为“苏轼,眉山晚生”。有一幅国画《葛万里赴海南邀苏东坡》,画中显示葛与苏东坡在海南同居一个月。为了感谢苏公的慷慨建议,他特地将龟冠赠送给苏老夫子阿q,江南学生葛与大文豪苏东坡的交往,多年来被人频繁引用,成为“虚心好学,学万里”的典故。
大雅画廊
大雅画廊悬于山顶,堂中有对联:“以诗为友,作雅之作,乃读书人之本色;谈政事,刚正不阿,被称为林东的前辈。“大雅画廊是为了纪念明朝嘉靖年间的大雅诗社而建立的,大雅画廊是江阴刘光基、季克等人建立的。写上联大雅画廊诗社,目的是谈诗谈道,弘扬文化。第二部意为报国,弘扬正气,攻击当时的严嵩。大雅画廊是晚明林东派之前的又一进步文学团体。岁月流逝,群星更迭,但大雅画廊的许多精美诗集却淹没在尘埃里。
焦山亭
角山亭是一座方形小亭,单间,棋盘天花板,尖顶。它在花园的最高点,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全景。如果你坐在这里歇歇脚,看看风景,静下心来,真的是有点超脱尘俗,身心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此亭为纪念明嘉靖年间南京户部主任兼刑部尚书杨继绳而建。杨继绳以“铁肩担道义,巧手写文章”传世。他、哈里和沈炼因敢于直言而闻名于世。杨继绳,焦山人,生于保定荣成,家境贫寒,七岁丧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得到了北京很多大臣的赏识。杨继绳为人正直,先后弹劾了秋鸾和严嵩。他大胆揭露严嵩的十大罪状,都是有确凿证据的。他还在报上说,严嵩十大罪状,却能瞒过皇帝,因为有“五奸”相助。这些都是严嵩的探子、爪牙、亲戚、爪牙、心腹,都在世宗身边。这封信击中了严嵩的要害,严嵩气得当着明世宗的面诬陷杨继绳。明世宗大怒,杨继绳被毒死,然后处死;留下名句,“豪气犹太虚,丹心照千古;我这辈子什么都没发生,留给后人去补。”我死的时候,才四十岁。这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重大冤案。江阴兴国寺,曾经有诗有墨,今天还有人在拓片,从中可以看出杨继绳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他高尚的品格,豪气和快乐,他的道德和风范为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