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开发小型电动充电宝可行吗?

共享经济能走多远?独角兽还能在这个风口崭露头角吗?共享充电宝短暂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习惯了乘风而行,却没有学会退潮后的独处。

目前除了旅游品类,还在积极寻求上市或并购。其他共享经济业态不得不考虑如何让生意成为一种常态。

任牧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2018年5月,CMO所任职的来电科技对街电专利侵权提起诉讼。经过四次庭审,历时一年,终于一审胜诉。

他在贵州出差,在新闻报道里看到这个消息。虽然他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但他无法长时间保持冷静。

也正是因为这场官司,共享充电宝再次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继自行车共享之后,共享充电宝一度成为最火的风口。

短短四天时间,这个被外界多次质疑为“伪需求”的行业获得了7.5亿元融资,错过自行车共享入口的投资人甚至需要跑一趟市场。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还记得,凌晨两点和一个投资人签完协议,对方怕他醒来变卦,亲自送他回家。

但就像风口上的所有故事一样,短暂的狂欢过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也迅速从云端跌落:旋科技、pp充电、勒托...死亡名单越来越长。

低潮过后,场上剩下的玩家不多了,共享充电宝行业逐渐形成了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的格局。

品牌

建国时间

融资回合

融资总额

产品形式

小店

2016/12

B+车轮

7.8亿元

桌面类型

箱式

怪物充电

2017/3

b轮

5.3亿元

桌面类型

认为优先

街道电力

2015/12

被收购

3.3亿元

小柜子

认为优先

来电

2014/8

一圈

65438+3亿元

大型橱柜

认为优先

从单场景到多场景

2016年底,王丰(化名)在朝阳大悦城看到一个大柜子,上面写着“来电”的牌子。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个电话是干什么的。

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加盟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王丰不禁感叹,来电的位置挺好的。“那一幕真的很好看,太多人用了。”

“其实早在2013,来电就建立了针对用户移动充电场景的充电宝租赁服务。”任牧透露给非凡的业务

那一年,袁炳松的充电宝业务经历了惨败。

双十一当天,信心满满的袁炳松准备了6万个充电宝。没想到,他拼尽全力,却只卖出了8000。加上JD.COM退回的2万多,他手里压着近8万个充电宝的库存。

复牌的原因,袁炳松透露主要是因为小米充电宝的冲击。

因为充电宝没有很高的制造门槛,毛利一度高达50%。在硬件领域分布广泛的小米自然不想错过这块诱人的蛋糕。69元的极低价格很快赢得了大批粉丝,极大地挤压了传统充电宝的生存空间。

“不卖充电宝,租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在朋友问充电宝能不能免费赚钱后,袁炳松萌生的。

圣诞节2013,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在深圳东部的华侨城,袁炳松和管理团队开了三天闭门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把充电宝租出去。

在袁炳松看来,消费者使用充电宝是基于两种场景,一种是应急充电;二是移动充电,柜式模式基本可以覆盖这两种场景。

为此,来电主要安排在商场、交通枢纽、医院、旅游景点等区域。

不过,任牧透露,小柜子和桌面共享来电充电宝也已经推向市场,后者多集中在柜子模式无法满足的应急充电场景。由于其适应性较窄,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另一方面,主要由线下餐饮商家布局的桌面共享充电宝怪兽和小电,已经不再拘泥于用户紧急充电的场景,开始在用户的移动充电需求上发力。

共享充电宝设施小电箱版已经上市,用户可以异地取回。小家电向非凡商家透露,其订单量远高于桌面设备。据了解,其小柜子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量产。

在应急充电、移动充电的基础上,无论来电、街电、小电、怪兽充电,都在拓展更多细分场景。

从小柜起家的街电,除了线下商家,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机场布局;怪兽充电与联合办公空间WeWork达成合作,从而将共享充电宝拓展到商业场景。

在这一轮线下竞争中,酒吧、夜店等单价相对较高的场景成为争夺的对象。有传言说,陈欧为了让街电进京城一家酒吧,直接办了一张50万的会员卡。

“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一个与场景深度结合的业务。必须满足用户对不同场景维度的需求。没有场景就谈共享充电是没有意义的。”任牧说。

实现流程

2017年4月左右,小店创始人唐永波确实感受到了压力。

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为了争夺线下商家,一些玩家采取了与商家分成的模式。一些和小店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商家投入了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的形势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深渊。看到对方一路攻城,小电终于选择了小范围跟进。

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必须在盈利模式下努力,才能维持造血能力。唐永波透露,共享充电宝订单是小电的主要盈利渠道。

此外,线上线下广告也是一大收入。据小店介绍,它会根据各大消费场景的用户属性,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吸引客户的广告。

不过这只是共享充电宝玩家最常见的两种盈利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2018年4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后,小电宣布将开展电商、金融等多项服务,试图实现流量变现。

随后,小店推出了小程序电商“必选好物”。据了解,其商品为自营。小电的小程序可以直接跳转到“必选对象”,从而引导其流向。

同时,小电与苏宁金融合作,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打算买一辆电动车,想贷款几千块。我们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唐永波曾举例说。

相比小功率的跨界尝试,来电主要是利用现有资源实现。

早在2065438+2007年,65438+2007年,来电就推出了智能充电宝容器,将共享充电宝与零售、打印等功能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特定场景的多元化服务。

基于大柜的“屏霸”服务是来电商业变现领域的又一次尝试。用户可以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到自己的屏幕上,来电按照一定的标准收费。

其实各种尝试,无论是小电还是来电,都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尤其是小电的跨界尝试,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