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之谜:盘古寺的起源与发展
源流
1.据《三五历》记载,大禹在开凿迁徒河时,与薄一民合作治水,建庙纪念盘古。
2、《元氏本纪氏宗亲七》注: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供奉于修会川县“盘古王庙”。
3.明永乐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刘苏又重修(二十年后崩)。弘治十四年,知县周中易小易大,易用石,易画泥和金铁,历时四年完成。
4.清康熙二十七年,寺毁于河,于是南迁河西,有“盘古墓在水中,石棺绑铁锁”的传说。然而,新建的盘古寺规模已经大大缩小。
5.民国五年,盘古寺毁于天火。主持和尚信苦(两根铁丝穿在脚后跟的筋骨之间,用链子连在一起,表示有罪,戴上镣铐),迁居天津投奔翟华。天津巨商宁世福等八家施舍,故民国八年重修,历时十年。不仅大厅比以前小了很多,而且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工序没有按预期完成。9月1937,18日,几名日军占领盘古寺山顶,向百姓开枪,然后进驻伪军建立据点。1946年秋,青县人武部攻占盘古据点,整个盘古庙毁于一旦。可谓“建在战争中,毁在战争中。”
6.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了“盘古寺筹备委员会”。借一个村民,把它打造成“盘古寺”。
7.1992年,重修盘古墓,建盘古墓碑亭。
8.2005年,盘古寺再次粉刷修缮。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盘古寺三大殿被拆除,木材用于修建县城剧场。剩下的房子成了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室。2008年,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剩余的房屋也被拆除。
重建蓝图
盘古寺的重建方案及其面临的问题: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片废墟和一个个单独房间组成的小庙。这让村里的人感到难过和内疚。重建盘古庙,为盘古重建金身的呼声一直在民间流传。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努力下,青县人民通过了“以‘精神投资’为先导,启动青县经济腾飞”的决议,重建盘古寺,振兴盘古文化。
主体工程占地270亩,四周九尺红墙。第一个是盘古寺(近代被毁前的规格),第二个是瓦宫、王宇殿、凌霄殿、风神阁、道源、书院、观音殿,最后是盘古文远。并设立“茶香斋”、“灵秀斋”、“泼墨亭”、“太史宫”。
关于盘古寺的内容在这里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