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村的历史与文化
明代嘉靖时曾叫马家渡,刘度也叫清仙河,自东向西流入西苕溪。渡口横跨西苕溪的原石桥,名德信桥,又名索龙桥、骆驼桥,明代嘉靖六年(1527)自然坍塌,残迹犹存。大桥垮塌后,又设了一个道口,故名马家渡。
马家村清(同治)安吉县志载:青仙山又名靳东山,吴军“入东”因欲在此建城而得名靳东山。马家渡河通过司马桥流入西条河,司马桥是一座平板桥,据说建于东晋。牛头山南的托禅寺(俗称大东寺)建于南朝梁三年(504),是安吉县最早的寺庙之一。清同治元年(1862)毁于士兵,现址为马家小学。矗立在村西南龙头山上的灵芝塔,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苕溪以西,砖体实心,六角七层,高23.4米。塔身缠绕着藤蔓,塔身除了塔闸倾斜外,都是直立的。清代(同治)安吉县志载:灵芝塔建于五代。至今,它已经孤零零地屹立了一千多年。目前政府已拨款25万元,维修正在进行中。灵芝塔东南0.5公里处有一座东岳宫纪念碑。东岳宫建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次年立碑。宫早亡,石碑犹存。石碑立于龟座,碑额雕有双龙,已断,碑身基本完好,碑文可辨。碑文为北宋彭修所撰,全文编入清代(同治)安吉县志。行宫遗址右侧是隆庆寺,重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寺内有一条石龙,长约10米。这座寺庙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龙身分为三段,头也不一样,躺在废墟里。村西有苕溪桃花山,相传因桃花石而得名。盛唐诗人皎然写下《桃花石枕歌寄安吉康城》诗:君采桃花石于,犹为奇。诗序:安吉,古桃州,今右市。龙庆灌南南部有一个四龙湖,清朝《安吉县志》载:相传吴越王乌苏在位时,说安吉城东有一个王灵,突然有四只鸽子飞起冒烟。但是,变成了四龙,因为名字。今天,它被称为南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