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后全面启动。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搞活国家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中央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支持试验,几年后在全国推开。废除人民公社,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制度的重大问题。8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权,基本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配,放开了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摆脱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农村经济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人民得到了显著的实惠,促进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为了适应农村向城市改革的新形势,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接着,党先后决定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进一步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是利用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全新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而不姓“子”。经济特区建立后,沿海十几个城市相继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等地开辟了经济开放区,海南被批准建省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拥有两亿人口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党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决议,指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还强调,要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