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关于桥的故事

信江大桥,位于三江口市中心,已有144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第一座横跨姚江的大桥,连接老城区和江北岸,也是通往镇海和慈溪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姚江两岸一直靠渡船相连,直到清朝同治元年(1862)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浮桥。在此之前,宁波只有一座跨江大桥,就是凌桥(当时的浮桥,也叫“靳东浮桥”)。为了与旧灵桥相区别,新建的浮桥被称为“信江桥”,灵桥自然被称为“老蒋桥”。

新疆大桥是怎么建成的?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它怎么了?

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中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英国先在江北岸设立领事馆,后陆续在宁波设立领事馆或领事,包括法国、普鲁士、荷兰、瑞典、挪威等国。1850年,居住在长江北岸的外国人强行将该地划定为“外国人居住地”,取得治外法权。西方传教士一个接一个随意插手宗教团体的纷争,干涉中国内政,不断激起民愤。

咸丰末年,宁波市民李阿才等人痛恨一个传教士的欺软怕硬,想给他点痛苦。他们秘密见面,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等待。当传教士经过时,他们起来攻击他。“每隔十下就拍他的脸(打他耳光),打完就一哄而散。”传教士又惊又羞又痛又怒,立即向英国领事谢弗瑞投诉,坚持要报复。因为此时太平军正准备进攻宁波,宁波地方官员逃到舟山定海,领事无法与之谈判。传教士见领事爱莫能助,便暗中与英国商人杰弗逊密谋,由杰弗逊进城将李阿才抓获,关在江北巡捕房。

泰弗森经常往返于江北岸和宁波老城之间。有一天,他从江北桃花渡过了姚江。在渡船上,有四个人跟着他,和他上了同一艘渡船。杰斐逊做梦也没想到,这四个人是李阿才的朋友,是来为李阿才报仇的。船到中流时,四人故意用力甩脚,使得渡船左右摇摆,剧烈摇晃,不一会儿就翻船了,船上的人全部一起落水。这四个人都熟悉水,也不着急。他们潜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然后上岸。他们认为,这个男孩,杰斐逊,必须完成。没想到泰弗森也很会水性,于是游上岸,逃过一劫。但是他被这个吓坏了,所以他想在姚江建一座浮桥,就像奉化河上的旧桥一样。当然,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渡江,也是为了控制宁波的交通,在国内大赚一笔。

外国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造桥,要得到清政府的批准。但此时兵临城下,太平军和腐败的清政府无暇顾及自己的事情,杰弗逊趁机集结工人,带来物资,擅自修建浮桥。它由18木船排成一列,用木板铺成,用缆绳铰接。起初,桥址位于盐仓门关帝殿道头(今解放桥附近)。因为离市中心太远,第二年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直接从江北的桃花都到了东都门。

新河桥建成后,英国领事派出巡逻警卫,向每个行人收取四便士“买路钱”。

旧时,尚勇的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半,都会举行大型的神会来迎接武都元帅。与神竞赛时,灯笼五彩缤纷,五彩缤纷;四乡人民闻讯赶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1869年五月二十四日),迎神会游行队伍经过信江桥时,不顾拥挤的人群,继续在桥上巡逻,并照常勒索过路费,引起民众不满。双方发生争执,桥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大桥不堪重负,桥链突然断裂,400多人落水身亡。当时有一首民谣:“看云童社会,倒在河桥下,游到低处白沙,提起豆腐渣。”云童学会(当时著名的锦标赛学会)讲述了这一悲剧的真相,也是对帝国主义的血淋淋的控诉。

光绪三年(1877),尚勇有识之士集资16000元,从英国领事馆手中赎回新疆大桥主权,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从此,人们过桥不用付钱了。

至于信江大桥,《宁波通志》记载1899年拓宽沿江道路,舟桥数量减少到16艘。1927桥面板接缝用弧形铁板加固。在1935和1946中,修复了固定桥梁,但是失败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重建浮桥。1953新绛大桥木浮桥改造为8孔钢梁混凝土结构浮桥。载重量增加到7.8吨,汽车可以单向通行,大大改善了安全状况。

1970年9月建成三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即现在的信江大桥。当时叫“反帝桥”(文革后改名)。随着宁波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停退”的老浮桥频频发挥“余热”。1972年迁至解放桥现址,设置解放北路与大庆南路之间的通道。因为这里的姚江江面比三江口原来的桥址要宽,浮桥的长度不够,当地连接了一座固定的混凝土桥。1981年,浮桥移至现在的江夏大桥,成为连接最繁华的中山东路和江东大河路(现为中山东路延伸段)的纽带,直到1990年新江夏大桥建成...

记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次过新河大桥,我总是又高兴又紧张。家住海曙区,平时在附近上幼儿园,学习。每当我需要过新河桥的时候,我总是和大人一起去河北岸的船码头,去上海,所以我快乐极了。但是,每次走过新河大桥,脚下桥板之间两三指宽的缝隙,透过缝隙看到的汹涌翻滚的河水,都会让年少的我感到恐惧。我怕从缝隙中不小心掉进河里,就紧紧地拉着大人的手,小心翼翼地快速走过大桥。

因为是木船搭成的浮桥,三江口又直通大海,每当涨潮落潮,浮桥也跟着涨潮落潮。涨潮时,浮桥高高升起,两端会向上弓起。这时候行人上下车,就像上山下山一样。人还好,人力车和手拉车就很难了。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行当——有些人在桥上等着,看见有人力车过来,就上去把它推到桥上;桥上的车下来的时候,用绳子从后面绑住,拉着帮它减速,不然人力车会像滑梯一样冲下桥,说不定有人会翻车!就推拉,车上乘客给他们几个便士。我记得《三毛的流浪故事》里的三毛就是做这个工作的。

最奇怪的是,每当有大船从桥下经过时,浮桥就不得不被临时称为“断桥”:连接几个浮桥的锚链被拆下来,被“拉”出浮桥,支撑在一旁,为大船通过让路。因为浮桥不像固定的钢筋混凝土桥,桥身可以建得很高;浮桥是坐船浮在水面上的,桥面的高度只能和露出水面的船体一样高,大一点的船过不去。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想过桥的人就不得不等待。有一次,我看到一艘帆船在新河桥下行驶。虽然帆船不是很大,但桅杆很高,浮桥也要锯掉。卸链索,移动浮船,横渡帆船,修复桥梁...花了半个多小时。

这些不便,直到1970新绛大桥改建为固定桥后,才得以彻底改变。这座桥于9月30日通车,就在国庆节前。我看到彩旗飘扬,桥上车流如织;人们争先恐后地告诉对方,先走了;晚上,栏杆上的手电筒灯光都亮着,在河上闪烁...宽敞宏伟的新河大桥给宁波人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快乐!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制约,这座新河桥在设计、施工、选址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导致近年来过早老化,已成为危桥。为了确保安全,两个月前,新疆大桥紧急对所有机动车封闭。随后公布了信江大桥应急预案:在原大桥旁修建临时桥,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临时桥建成后,旧新疆桥将整体拆除,新建一座桥。

带着时代车轮的深深印记,100年历史的信江大桥正逐渐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