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对“十二公案”的认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他的书前代从来没有记载过,也从来没有引用过,但是突然出现,一切都是假的。比如,虽然《左传》中可以找到三坟、五经、八类、九丘之名;《孟子》中虽有金城、楚郎之名;而汉隋唐时期的文艺、荆轲的记载却从未有过,司马迁以下也从未有人引用过。可想而知,古代没有这本书,秦火前后早就亡了。但是有所谓的三坟,晋代史,楚史等。几乎没有必要去调查任何这样的书的内容,但你可以问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虚假。
(2)他的书虽然是前代的记载,已经失传很久了,但是突然出现了一本在数量和内容上与日本完全不同的异书,而且九本都是假的。比如最近突然发现钞本《申子》与四库本、寿山亭本完全不同,且无一与《隋唐志》、《崇文总目录》、《知斋书录解》记载的文章数量相符,其流传情况也绝对无从考证。乍一看,我们应该是怀疑的。再次,审查的内容可以定义为阿明王朝的伪造。
(三)书中未问有无旧本,而此本来历不明,即不可信。如汉、河内妇女所获得的泰誓,金美佑所出版的古代文学史,孔安国的传记,都是来源不明的,后人不得不怀疑和检验其伪。现在这本书《列子》有八篇,而根据张占的序,它是由几本书组成的,而且都出自詹启家,可以证明当时没有这本书,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
(4)从其他方面可以找到他的书流传的脉络,证明有人老写这个话题是不准确的。比如所谓的《神农本草》和《汉书·艺文志》都是没有目的的,要知道刘根本就没有这本书。如果我们重新审视隋唐《京畿志》之后的书目和其他历史传记,就会知道这本书与蔡邕、乌普、陶弘景的关系一直到宋代都很深。总之,这本书是经过千年来很多人的努力整合而成的;但他的书不仅出自神农,也就是西汉以前的人,而且参与者还很少,所以几乎可以断言。
(5)原书,前人所引,确有左证,但若与现不同,则现为假。如古版竹简编年史中有夏柒杀伯夷、尚泰嘉杀伊尹,其书不如于霞之前的,这是原书刚出土时全民所见证的。如今这本书里的伯夷、伊尹等文章,都与他相悖,其年代可以追溯到黄帝,所以我们知道,绝不是旧的那个。
(6)如果书名是某人写的,书中所包含的事迹在后者,则该书要么完全虚假,要么部分虚假。比如《越绝书》、《隋志》开始被记录和镌刻;但他的书没有看过《汉志》,书中叙述的是汉代以后的建制沿革。所以可知他的书不仅是子贡写的,也不是汉朝所有。再比如《管子》、《尚军书》、《韩志》,都是管仲和商鞅记载的。但两本书都记载了关商死后的姓名和事迹;因此可知,这两本书绝不是管理者自己写的,即不完全是假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乱的。
(7)他的书虽然有些是真的,但有些是后人有理有据的,他所有的书都必须仔细辨认。比如《史记》毫无疑问是写给司马迁看的,但从序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止于林芝”。今天不仅是始和汉之后,也是宣、元和成功之后,这一点从原文上肯定是清楚的。既然这部分乱了,他敢保证其他部分不乱吗?
(8)如果书中所说的与事实相反,这本书就是假的。比如这本道藏中有刘向的《神仙传》,其书《隋志》已有记载。书中神仙们的荒诞难以辩驳,其序言说“七十四人见佛经”。刘向之去世将有两百年了。怎么才能知道有佛经呢?也就是说,根据这一点,整本书的谬误毫无隐瞒。
(9)如果两本书之间存在绝对矛盾,那么必然有一个谬误或者两个谬误。比如涅槃经里的佛说“从今以后,不听弟子吃肉”,如来噶经里的佛说不听修多罗吃肉,比如象腋、中央挖涅槃、大云。《涅槃经* * *以为佛临灭前几时,既然《象腋》等经典有此意,何德云为何“从今日起”?而“涅槃”是佛说的最后一句经,那么“入楞嘎”怎么引呢?涅槃和楞伽中至少要有一个谬误或两个谬误。
(10)不必从不同时代画风盖有自然界画的书里的字里行间求枝叶:人可以证明画得多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看画风的人可以判断其虚假。比如东晋末年出版的古史,和今天文章(8页)的那一周出版的就大相径庭。所以可知绝不是三代以上。现在《观音子》里有一些话,比如“犀牛望月,月影入角,故有月之形,月初不在角中”。这种校正是晋唐缅译佛经的体例,也绝不是秦汉以前的全部——看就知道(11),时代状态远非合理,可以判定为假。
(10)每个时代的社会状态总是可以从各种数据中推断出来的。如果一本书中其所处时代的状态与理性不符,可以判定为虚假。比如《汉书》?农夫的农场里有20件神农,纸条上写着:“六国时,诸子托神以农。”这本书虽然不是今天流传下来的,但是《韩曙《食货志》说晁错引用神农教云:“石城十步,汤池百步,粟死以百万,佛能守。”这几乎是晁错看到的神农原文。然而,形势对石城、唐池、万嘉亿等不利。绝不是神农独有的。所以,刘向班固指六国为虚妄,并非武断。
(12)每个时代的思想都有自己的演变阶段;如果一本书里表达的思想不符合它的时代,就可以判定为假的。比如这一版的《管子》中有一些话,比如“卧者胜,障者不守,兼爱者胜,士卒不战”。这是翟墨继牛松之后的思想;关的睡兵相亲理论有什么用?《苏文灵枢》有阴阳五行之说,而“明”则是邹衍后来的思想。黄帝太平的时候你有这个想法吗?
在《古籍的真伪与年代》一书中,梁启超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辨伪的方法,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