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敌人是什么意思?
古代日本海盗。日本在古代被称为奴隶国,所以中国古代史书把这些日本海盗以及后来与他们勾结的内陆汉奸称为海盗。从元末到明朝万历年间,一些日本武士、浪人(海上流亡的败兵)、海贼商人、破产农民不断入侵中朝沿海地区,历时300年。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元末明初。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内战中的败兵、海贼商人、破产农民流入大海,趁着明初战乱的机会,多次侵占沿海各郡。洪武世的海防整顿还没有造成大的灾难。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望海锅之战后,明朝辽东大将军刘绛率部剿灭入侵的倭寇数千人后,倭寇逐渐销声匿迹。正统之后,由于明朝海防逐渐空虚,倭寇入侵时得以得逞,导致日本人再次遭殃。在此期间,日本海盗的成员大多是日本本地人。除了赤裸裸的骚扰,他们还利用中日之间存在的“勘探贸易”来运送货物和武器。鲁豫官兵,遂召进贡;趁其不备,再杀再掠。总的来说,嘉靖以前,日本的入侵仅限于少数地区,时间较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害。
敌人登陆并掠夺了人民的财富。
嘉靖以后,是敌人活动加剧的时期。原因有四:(1)战争造成日本各行各业大量破产失业,所以很多都是贼;(2)由于中国大陆商业的发展,王公大臣们的奢侈欲望日益增长,对日本国内各种物资和货币的需求更加旺盛;(3)日本室町幕府已名存实亡,无力掌控全国政局,诸侯割据,尤其是南方封建领主,视掠夺中国大陆为利;④这一时期,大量日本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因各种原因留在中国。其中,有资本者矫正日本贸易,无财力者“联洋劫”,成为嘉靖隆庆时期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这一时期倭寇的显著特征。如知望、徐海、毛烈、陈东、(马也)、邓文君、林碧川、沈南山等。住在日本的,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和倭寇一起,在日本封建领主的支持下,打着日本的服饰旗号,打着大菩萨的旗号登船,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了大量的财物。但此时的朱厚熜迷信道教,不问政治。严嵩的专制权力和公务上的行贿受贿,导致吏治腐败,大量海兵逃亡,战船锐减,海防设施长期受损,为倭寇的猖獗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嘉靖二年(1523)六月,日本封建领主大内的使臣宗坚、钱道与细川护熙的使臣里三、宋为了与明通商,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相残杀。宗奢哥杀了里索,又以追宋为名,劫掠宁波、绍兴。杀死刘瑾、袁玄这些明朝的统帅,把船开出海,这就是震惊朝野的“朝贡之战”。此后,明政府要求日方惩罚族人和首领,归还流亡的中国官员和人民,归还旧勘,并遵守两国所订的协议,以便换取新勘,继续贸易。日本方面没有回复这些要求,实际上中断了双方的贸易。原因是倭寇走私贸易猖獗,伺机多方掠夺。二十一年,倭寇从瑞安入侵台州,攻打杭州,侵占浙江沿海。二十三年,徐东、知望率领倭寇在宁波集结,与郝敏潜入宁波城内劫掠。日本海贼在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烧杀抢掠,江浙地区数十万人被杀,严重损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威胁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激起了中国各界人民的愤怒反抗。在谭纶、戚继光和总兵余的领导下,福建巡抚与东南沿海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敌人。三十二年后,于率精兵夜袭普陀山旧敌营,重创敌军,消灭王江二千人。四十年,戚继光率戚家军等人在台州九战九胜,歼灭入侵台州之敌。此后,齐、于联手,基本消灭了闽浙海盗。民国44年,戚继光与余的第二军合作,消灭盘踞在两广、南澳的敌人。至此,东南沿海的海盗终于被剿灭。(参见颜色图表插入页100)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海贼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嘉隆间的海贼是明代严格的海禁造成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力军,包括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内的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海禁政策的进步斗争。这种斗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不是敌人。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没有定论。
文献学
陈茂恒:《明代倭寇考》,人民出版社,北京,1957。戴:《明嘉隆间的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