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公式是谁提出的?

红军游击战术的十六字公式——“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谁提出的?史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朱德具体概括;二是集体创作的体验;第三,它是毛泽东在战斗实践中形成和提出的。

1.1928年4月,朱德领兵上井冈山,正好赶上江西敌军“进剿”。5月,朱德先后在五斗江、高陇、草市口、龙源等地取得战斗胜利。在这些战斗中,有的采用突击战,有的采用伏击战,实际上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1944年,朱德在《在红军兵团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在川滇同北洋军阀打了十年仗,总是以少胜多。军事上的主要经验是采取了游击战。记得在莫斯科学军事的时候,教官考我,问我回国怎么打仗。我回答‘赢了就打,赢不了就走’和‘必要时把队伍拖上山’。当时,我受到了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主导作用。”在《西行漫记》中,朱德曾说:“我用以打击敌人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战术是机动游击战术,这是我驻扎在中法边境时与野蛮人和匪徒作战的经验得来的。”刘在《朱德将军传》中,谈到十六字公式时说:“朱德同志是发明者和执行者。”

第二,因为这个十六字公式不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其他根据地也有。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地区,在游击活动中采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回,多人跑,少人搞”的游击战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中,采用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的方式;“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采取跑圈对敌的形式”等等。

3.65438+1928年10月,毛泽东领兵攻克遂川县,在遂川县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敌退我追”的“十二字公式”。时任遂川县委书记的陈正仁后来在《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一文中回忆说:“我在遂川听到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十六字方针(即1928 65438+10月),特别是今年上半年。”

对此,韩伟也在《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用兵打仗》一文中回忆道。1928、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进攻茶陵,毛泽东给部队官兵讲战术问题。他说:“战争中无常的方法,要善于根据敌我形势,抛去旧的,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进行战术思想的转变。打架就像做生意。不做亏本也能赚钱...他还谈到了走路,他说: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走路,但当谈到战斗时,走路是一门伟大的学问!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井冈山上有个老土匪,跟‘官兵’打了几十年交道,总结出一条经验:‘不知道怎么打,只知道怎么绕圈。’毛委员说,圈是好经验,当然土匪圈是消极的。我们必须改变它:我们必须知道如何绕圈和战斗。拐弯抹角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现实,为了歼灭敌人,为了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强敌来了,先把他引在身边,当他的弱点暴露出来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牢牢地抓住,打得干净利落,抓住。最后他笑着说:‘赢了就打,没赢就走,赚钱就来,不要做亏本的事’。这是我们的战术。"

朱、毛在井冈山会师,通过游击战争的实践,把“十二字诀”发展为“十六字诀”。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前委给中央的信,信中说:“我们从三年斗争中获得的战术,确实不同于古今中外。有了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动员一天比一天广泛,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无可奈何。我们的战术是游击战术。总的来说就是:‘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对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地区的割据政权采用波浪式推进政策。强敌跟随,采用转圈策略。“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和很大的人群。这种战术就像织网,要随时开,随时关。开放是为了争取群众,封闭是为了对付敌人。这个战术已经用了三年了。“这封信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十六字公式’,也是‘十六字公式’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1930,65438+2月,红军在小布召开动员大会。会前,毛泽东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胜算大”进退有度,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以运动战消灭敌人。"

以上三种说法哪个最合理?当年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党和红军最重要的领导人,特别是朱德、陈毅、彭,都认为“十六字公式”是总结出来的。陈毅在《论游击战争》一文中说,红军游击战争的战术特点,包含在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也可以包含在黄公略“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