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遗传学发展史

早期的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分离、重组、连锁和交换等遗传现象的染色体基础,以及染色体畸变和倍性变化的遗传效应,并涉及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和减数分裂等多种生殖方式的遗传和细胞学基础。后来衍生出一些学科分支,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大。

19年底,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和德国实验胚胎学家博韦里发现了植物和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因子行为的平行关系,认为孟德尔设想的遗传因子就在染色体上,这就是所谓的萨顿-博韦里假说或遗传染色体理论。

在1901 ~ 1911期间,美国细胞学家McClane、Stevens和Wilson先后发现直翅目和半翅目的雌性比雄性多一条染色体,从而揭示了性别与染色体的关系。

从1902到1910,英国遗传学家巴特森将孟德尔定律推广到鸡、兔等动物和香豌豆等植物,创造了一系列遗传学术语:遗传、同质组合、异质组合、等位基因、相互吸引和排斥,奠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

1910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遗传学家摩根、布里奇斯和斯特蒂文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用更明确的连锁和交换概念代替相互吸引和排斥,发展了基于三点测试的基因定位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工作中的线性排列,从而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细胞遗传学在此基础上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