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孔庙的历史演变
相传孔子出生时,其父舒和其母颜之载为丹尼山祈福,后人建庙供奉。这座寺庙原名舒良阁寺。唐代《括地志》载:“舒凉阁寺,又名泥丘山寺,位于兖州泗水县五里尼山之东”。五代以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兖州太守赵侯在尼山重修庙祀,宋仁宗庆三年(公元1043年)。第四十六代孙孔子愿于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新建宫庙一座,有庙、有寝、有讲堂、有学舍(原在庙的西侧,现为),花了4000余元修缮夫子庙,修缮的形制与今庙基本相同。元三年(公元1332年),请孔子之孙公孔四会第五十四代重修,元四年(公元1338年),杨讷等人捐资重修。元十四年(公元1348),孔子及其四幅画像被塑成。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重修。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孙中山和盛宴公爵孔颜进等。第59代,在丁鑫重建,有三个主要大厅。明朝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和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孔子第七十四代孙经皇帝批准,拨出31500多两白银用于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尼山建筑群的建筑、碑刻、古树、环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修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