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隐史——南明史(1)
1,南明大事记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大部分宗室和文武大臣纷纷南逃,占据淮河以南半壁江山抵抗清军,包括政权、鲁王、龙吴政权、邵武政权、李咏政权和明郑政权。
让我们来看看南明大事记: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首都失陷,弘光政权在斧王朱友松建立。
1645年,李自成驾崩,弘光被出卖,降清,弘光政权崩溃。朱,唐朝的国王,是福州的皇帝,也是龙武的皇帝。鲁王朱彝海在浙江绍兴城正式监国。
1946年,弘光皇帝朱友松在北京被杀。龙武皇帝朱,被清兵挟持在汀州,与曾皇后同时被杀,龙武政权覆灭。容王朱由朗被立为皇帝。
1959年,李咏皇帝朱由朗从滇西逃到缅甸北部。
公元65438年,李咏回到了昆明。
1962年,李咏被吴三桂处死,郑经接管台湾省。
1664年,清明军十三家抵抗失败,李来亨家族自焚,结束了明朝在大陆的抵抗。
2.为什么认为《红楼梦》讲的是南明的历史?
从上面的南明大事记可以看出,南明在中国大陆的持续时间从1644到1664,大约是20年。明郑时期是郑经退守台湾省的延续,但此时明朝在大陆已无立足之地。
《红楼梦》讲的是南明的历史,《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南明或者和南明有关的人。
《红楼梦》第五回,信了袁春的判词:“二十年来,明辨是非,石榴花照宫。第三个春天,初春的景象争奇斗艳,虎与梦相遇。”我不认为这是袁春的结论,但它应该是一个一般性的总结。它是一种类似犀牛的吉祥兽,也有版本说虎兔相见,梦见归家。这个判断是关于南明的大致情况。二十年应该是个大概的数字,从1644到1662。1663是兔年,1662是虎年,161是牛年,161,李咏皇帝回昆,1662年李咏被吴三桂处死,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老虎。“三春”和“早春风光”之争,是指弘光之后的三个政权都想像弘光政权一样,因为南明在弘光政权时期资源最多。
第七回,焦大的醉骂里有一句话:“这二十年来,焦大曾祖父眼里的人是谁?”笔者认为这20年也是南明从兴起到灭亡的20年。
一开始作者只是不肯说具体朝代。空道士说没有年代可考,石头说不限朝代。但作者写道:“虽然主要目的是谈爱情,但这只是对爱情的记录,并不是虚名。”既然是事实,但又无法断代,我猜测这是一段隐藏的历史,大概是20年左右,正好对应南明的历史。
所以《红楼梦》中的隐史就是南明史。目前我们暂时找到了上述三个证据。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3.作者的耻辱
第一回里有一段话:“空道士从头看。原来没有补天的天赋,世界是虚幻的。浩瀚秀才和神秘真人被带入红尘,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无才可补天,天下虚妄》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评语:“八字是作者终身遗憾。”
再有一句诗:“无才可补天”(批语为“书之精华”),入红尘是虚度年华(批语为“羞语,泣如闻”)。这个部门都在我们后面了,谁还会记得做怪传?"
这本书的初衷竟然是“无才可以补天”,作者为自己在红尘中虚度光阴,无才可以补天而感到非常惭愧。《红楼梦》里有很多人物。如果一定要有人为贾府的败亡负责,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负有责任,但有一个人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在他之后,贾府再也没有诞生,也就是“巧姐”。巧姐碰巧遇到了一个恩人,他捡回了一条命。当、贾环、邢夫人等人准备出卖他时,多亏刘姥姥、平儿、王夫人等人帮助,他才得以逃脱。这也是唯一逃出贾府的人。有人说后四十章是高鹗写的,不是作者的本意,但我相信其中有些是真的。
巧姐逃脱了,但巧姐不是一个特定的人。笔者暂时的看法是,巧姐的原型是两个人,一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个是脂砚斋。崇祯皇帝上吊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出生。他们出生后,南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在他们懂事的时候,南明王朝已经沦陷,他们侥幸逃脱。作者责怪自己没有快速成长,无力保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