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流与冲突”教案。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交流与冲突》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专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流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以及戚继光抗日、葡萄牙夺取澳门居留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代对外关系的大致情况。

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战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的背景、成就、获奖原因的研究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一民族英雄,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日战争的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对日作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1368年到1644年,明朝统治。在这二百七十六年间,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初,随着大一统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明太祖朱迪延续了汉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成为千古绝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朝中后期,西方开辟新的海上航线并开始殖民扩张,葡萄牙人进入澳门,东方的日本也经历了分裂与统一的过程。这一时期,日本海盗不断入侵中国沿海,给日本人造成灾难,因此反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进行思考,探究明代中外的交流与冲突。

第二,学习过程

明代中外友好交往的突出史实郑和下西洋。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郑和画像,并阅读小字来认识郑和。

2.老师展示了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讲解的很清楚?西部?明代西洋的历史范围是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郑和是怎么下西洋的?让我们一起探索郑和的足迹。

请根据路线图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大致情况。

(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起点,今天经过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你穿越了哪些重要的海峡和港口?最远到达哪里?(学生准备)

1405?1433年间,明政府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有200多艘船,27000多人。最大的宝藏有40多英尺长,可以容纳1000多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船上配有海图和罗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请看一套纪念邮票,根据图片内容猜一猜。

(展示1985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请仔细观察2?4枚邮票,描述场景,猜测区域。

门票2:在东南亚,郑和和国王骑着大象受到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票三:阿拉伯,商品交易换什么商品?

门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郑和所到之处,大多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向国王赠送来自中国的礼物,表示愿意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关系,进行和平贸易,与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对比。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和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郑和下西洋后,亚非各国的使节甚至国王都来中国访问。1423年,古里等十六国使节来到南京,一次有1200人。苏禄使团三位国王访华,其中一位死在中国。现在德州还有苏禄国王墓。

同时,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海外华人移民南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让我们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列表摘要)

郑和这样描述船队的航程:望洋兴叹,鸿涛接天,波涛如山,而我云帆高,繁星日夜飞,令人发指。如果你走大道?

6.播放视频。

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谈)

在感到震惊的同时,还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郑和下西洋后不久,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我们来对比一下。

7.列举并比较郑和和欧洲航海家的航行。相比较而言,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骄傲?(早、频、人多、船多、船大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欧洲人在开辟新的海上航线后,走上了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而中国郑和下西洋一直奉行和平交流的政策。因此,我们由衷地感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6.提要: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回答分:1,伟大的壮举;2.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7.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成功?

(1)根本原因:明初国力强盛。

(2)客观原因:

当时经济的发展,造船业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使用和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舰队全体船员的团队合作。

(3)主观原因:

郑和有拼搏、勇敢的精神,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能力。

他出生在一个回族家庭,皈依了佛教。他熟悉西方国家信仰的佛教或伊斯兰教,有利于与他们交流。

课后总结

明初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力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明初中国的对外交往还是以开放为主。可惜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重视政治和外交,忽视海外贸易。他们采取的忽视经济利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最终因明国力的衰落而悄然结束。

课后练习

明代的中外冲突:

1,戚继光抗战

①敌人是指

(2)明朝中期,在民族英雄的带领下九战九胜,歼灭日军入侵。

2.葡萄牙夺取了澳门的居留权。

①年,葡萄牙殖民者夺取了中国广东的居留权。

(2)年月日,回到祖国。

中外交流与冲突: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战、葡萄牙夺取澳门居留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代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对戚继光的背景、成就、获奖原因的研究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一民族英雄,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程涉及空间概念较多,学生世界史知识储备不足。另外,古今地名名称不一致,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以将《郑和下西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动态展示航行路线,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活动,将历史事件与时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准确的时空观。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题的内容。

2)引入新课程:老师可以用教材吗?导入框?书中提出的内容和问题被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405和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中国和世界的伟大航海家。

老师要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的电脑课件讲解清楚?西部?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概况:老师用《郑和下西洋地图》讲解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和七次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了《郑和下西洋》表。)

二、戚继光的抗日:

1.元末明初,日本海盗经常侵犯中国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日本人的进攻,戚继光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不是我的工作,我希望海波平?

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做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有:1561年在台州抗击倭寇。

(先讲清楚抗战的历史背景,可以结合挂图(或投影、电脑课件等。)的戚家军抗战。敌人?让学生了解明中叶日军入侵严重的原因,引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日情况的画面,对日军入侵的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形象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拿出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给中国东南沿海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弄清上述问题,将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日斗争和更好地评价其性质铺平道路。)

三是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65438-0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中国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4)巩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并结合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向。明朝初期,郑和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七下西洋,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是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渐衰,日寇入侵猖獗。戚继光领导抗日并取得胜利,但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夺取了澳门的居留权,开始了在那里的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

5)练习:

戚继光继承父业后,写了这首诗:?不愿意被封侯,希望海波平。?联系到他在文中的诗词,你觉得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学习?

6)作业:

材料分析比较:文献资料:?(65438+6世纪初)樊沂伊朗人假朝贡,占领海澳、屯门,时而掠夺屠杀婴儿。?请比较一下文献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和郑和下西洋,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在黑板上写字

一、郑和下西洋:

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2.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远达红海海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是中国和世界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的抗日:

1.元末明初,日本海盗经常侵犯中国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日本人的进攻,戚继光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不是我的工作,我希望海波平?

三是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中国澳门;

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