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历史地位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第四代弟子,曾子的第二代弟子。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至尊圣,孟子是次圣。
孟子和孔子合称为孔孟,多数人称为“孔孟”。
孟子曾经效法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但当时并不为各国所接受,后隐退与弟子著书立说。
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编入《孟子》一书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口若悬河,气势磅礴,善于论证,逻辑严谨,机智犀利,代表了传统散文写作的巅峰。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论,即人性本善。
而孟子只说人性本善,南宋朱补充为“生之初,性本善”,后来学者又提出“性本善”。
孟子,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
但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有首打油诗讽刺孟子:“乞丐有过两个老婆吗?为什么隔壁有很多鸡?时兴有周皇帝,何谈?”自中唐韩愈撰写《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儒家道统的人物以来,出现了一场孟子的“升级运动”,孟子及其著作的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孟子第一次被纳入科举考试。
元丰六年(1083),孟子第一次被正式封为“邹国公”,次年被批准享受孔庙。
后来孟子被提升为儒家经典。南宋朱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实际地位甚至高于五经。
《孟子》一书在汉代被视为辅翼“经典之书”的“传”,与孔子的《论语》并列。
五代时,后蜀之主孟尝君命人刻《易》、《蜀》、《史》、《李》、《李周》、《史记》、《公羊传》、《谷亮传》、《左传》、《论语》、《孟子》等十一部经典。
《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和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作品。这样,孟子就与孔子及其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实际地位甚至高于五经。
从元朝到顺元年(1330),孟子被封为“亚圣公”,后来又被称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明清时期正式规定科举八股文题目必须选自四书,要“为圣人代言”。
由此,《孟子》成为明清士人的必读之书之一。
王朝皇帝的遗玺
宋元丰六年(1083),宋神宗邹国公。
从元朝至顺元年(1330),走廓垭。
明朝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被奉为圣人,罢官为公。
明朝景泰二年,孟子派后裔被封为国子监五经博士,后代世袭。直到民国3年,国子监73代五经博士孟庆堂改称祭祀官,民国24年改称祭祀雅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