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现实意义:
1.丰富了中国的旅游资源。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怪山、河流水库、牧场冰山、田园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无数的地方土特产和工艺美术居于民间。苏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以“东方威尼斯”闻名于世。苏州周边,有江南水乡,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有千里稻浪,有鳞次栉比的新式农宅,有散落在乡间的古宅古迹,有浓浓乡情的,有吴女绣包,这些都让苏州这座古城更加迷人。没有这种乡村景观的对比,苏州城也就失去了光彩。可以说,在苏州的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吴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苏州旅游更具吸引力。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广阔,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中国许多旅游城市已经人满为患,特别是在北京、Xi、杭州、苏州等旅游热点。苏州旅游高峰期,每天游客超过25万人,一些著名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西苑都挤满了游客,让人感觉进入了一个拥挤的商场。Xi的兵马俑博物馆、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杭州的灵隐寺和西湖也是如此。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在这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好办法。农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必将吸引城市游客,缓解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比如浙江富阳的“农家乐”、新安江的“渔家乐”、京郊的草原旅游开发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让游客领略到“天苍苍野,风吹草原见牛羊”的野趣意境,很有吸引力,值得学习。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由于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当一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乡镇企业将被取消或调整,当地经济将受到一定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个景区,让老百姓富起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在一些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如果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当地特色乡村资源,将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4.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很强。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站式”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经理、服务员,还需要旅馆、招待所、餐饮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带来可观的物质和精神效益。比如乡村旅游可以使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相关乡镇产业发展起来;它能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和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外开放孤立的村落,搞活经济;它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业服务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会得到很大发展;可以宣传农村建议,改善农村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还可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四面八方的游客。这种广泛的人际交往会使人们的观念和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的生活习惯,美化人们的语言和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培养和造就一批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总之,乡村旅游的发展,其社会效益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会对区域内的整个社会综合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农村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川村落云雾环绕,梯田重叠,山川秀美;水乡平野,水网交错,棉、海、米、浪、菜花飘香;向海靠海靠陆,海阔天空,有迷人的阳光、海浪和沙滩。内蒙古草原田园之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兴安岭的森林乡村,森林茫茫,雪原茫茫,气魄非凡...此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乡村自然景观也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甘蔗乡,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水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子乡,江浙皖闽的茶叶乡,华北平原的棉花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乡。
2.多姿多彩的乡风民情。我国有许多民族;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农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都不一样。就民族而言,中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族乡、贵州的苗族乡、广西的壮族乡、湖南的瑶族乡、海南的黎族乡、新疆的维族乡、浙江的畲族乡、藏族乡等,都有令人神往的民俗风情和景观。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善舞,或热情含蓄,或以农耕为主,或游牧生活,或过着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息。这些为游客深入领略中国风土人情,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中国农村盛行的传统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和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会,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始节和宰牲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云南大理白族传统的三月街、景洪泼水节、贵阳苗族的四月八、内蒙古蒙古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乡村风情、风俗民情的热门旅游资源。此外,我国农村流行的春游、赛龙舟、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捉月亮上的歌、舞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对当地文化和艺术充满兴趣。中国当地的文化艺术古老、古朴、神奇,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例如,中国农村流行龙灯和舞狮,陕北农村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节,广西的“唱哈”晚会,何丽霞水乡的“湖船”都很有名。我国广大农村生产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如天津农村的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的蜡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边,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都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深受游客喜爱。从古至今,中国农村流传着各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轶事,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云南民间流行的阿诗玛,壮族乡的,内蒙古草原的江耳,苏南水乡的申哥,都能让游客动情,陶醉。此外,农村烹饪有独特的风味。四川的麻婆豆腐以麻辣著称,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称,内蒙古草原的涮羊肉鲜美嫩滑,新疆的羊肉串清香扑鼻。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外国游客特别有吸引力。
4.风格各异的农村民居。农村民居建筑不仅能给游客带来乐趣,还能为他们提供休息的地方。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不同的精神感受。由于受地形、气候、建材、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农村民居可谓是五花八门,风格各异。青藏高原上的碉堡、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喀什农村的“阿依旺”、云南农村的“甘兰”、苗族村寨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京干”、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房,都能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让游客耳目一新。此外,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房屋和建筑。如安徽省乾县西递村,清代民居120余间,深宅大院,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是农村古民居宝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这里有许多古老的项目,古老的庄园,古老的桥梁,古老的河流等。以中国农村为例,贯穿苏北江淮地区的古汉沟,是吴王夫差开辟的,沿河建筑纵横交错,风车摇摇相映。四川秦汉时期修建的蜀道,贯穿四川北山乡崇岭,松柏广植,被称为“翠云廊”,壮观美丽。广西东乡有一座风雨桥,桥上建有亭台楼阁,造型独特,也是村民贸易聚会的场所。富有民族特色,是东乡一景。这些民居和乡村建筑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色,其乡村魅力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5.特色传统农村劳动力。传统的农村劳动是农村文化景观中的一朵奇葩,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仍然存在着古老的耕作和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处于原始劳动阶段。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让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游客感到新奇,从而吸引他们。这些劳动,如水车灌溉、驴拉磨、老牛磨、木编、手推大车、石臼打稻、鹰钓、采茶新茶、采菱藕、制豆腐、捉螃蟹、赶鸭子、赶牛羊等。,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意,引人入胜。
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问题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在意识形态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关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虽然乡村旅游随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但其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是那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没有开发,有的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完善、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宏观引导。目前,它们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其巨大潜力远未得到开发。
2.虽然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较好,但仍缺乏县域范围内的整体规划。比如如何开发县城的乡村旅游资源?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预测怎么样?如何筹集资金?
3.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仍需进一步解决。比如发展乡村旅游,就要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饭店、旅游通讯,解决水电供应问题。再比如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面结合,形成最佳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4.乡村旅游政策没有配套。如保护政策、投资和发展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支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外国投资和发展政策。
5.目前,乡村旅游服务团队数量少,质量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旅游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然而,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这种意识,尤其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第四,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构想
乡村旅游是新兴产业,需要制定一套发展规划,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工业意识。乡村旅游要和乡镇企业一视同仁,还可以积极引进外资,建设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的实施方案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应该把乡村旅游的建设提上日程。
2.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基础。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全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条件好、经济基础好、旅游热点多的乡村,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特的乡村旅游基地。
3.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资金来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以,开辟财源,收集财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发展乡村旅游,一定不能学人家,比城市,爱外国,用钱铺路。笔者认为,“土”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因穷从简,避洋过海,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酒店为例,可以采用乡村住宅形式,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室内,与自然融为一体。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栈,平原水乡的草堂,山间的古村落,林中的幽禅,草原的穹顶,都可以作为旅馆。在荡湖水网区,还可以在船楼的船棚里休息,住在水上,吃在水上,玩在水上,戴帽子,穿蓑衣,采新莲,采鲜藕等。,不贵,收益可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也要以土为基,避免类似城市旅游点的茅草屋、竹亭、竹篱、草径、小木桥等能体现乡村特色的建筑。
4.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发展不能是“人人有我”、“千人一面”,而要扬长避短,充分表达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和组织旅游活动时,应当优先考虑。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景观上,这些内容应作为旅游线路规划的重点。例如,无锡市根据江南水乡风光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乡村民俗旅游,让游客深入乡村,观赏水乡画卷,体验风土人情,参观乡村,耕种收获,饲养鸡鸭,庆祝节日等乡村生活,让游客吃住农民,穿行街头市集,与农民座谈,亲自操作古代传统农具,与农民在田间劳作。这项旅游活动在日本和美国很受欢迎。
5.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吃、住、行的基本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业;虽然不需要星级酒店,但是要保持干净舒适,解决洗澡的问题。最好能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成本较低的庄园式旅社,比如“四合院”、“林中草屋”等。在交通工具方面,乡村旅游的交通工具应该不同于飞机、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灵活、轻盈的特点,其设计应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
6.加强旅游产品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旅游产品大多是无污染的轻工产品、手工艺品和地方产品。因此,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将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然而,由于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多年来,古建筑、古迹年久失修,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猎杀动物等人为破坏,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甚至使许多景观濒临绝境。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代农具和耕作方法已经变得罕见。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保护,乡村旅游资源将逐渐失去其最具吸引力的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