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渡古镇的历史
人们一直把年八都的战略险要形容为“东南锁钥,闽八省咽喉”。这不仅因为她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还因为她有安民、凤岭、柳石、仙霞四关,易守难攻。
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属浙江省江山市的年八度,借助仙霞古道繁荣起来。在1932公路建成之前,仙霞古道是闽浙之间的唯一通道。镇南以南的福盖山是仙霞古道进入福建的入口,在徐霞客游记中被称为“怪石取云,飞云剪绿”。明朝末年,郑成功的父亲也是从福建经这条古道退隐到台湾的。后来,清政府从全国招募1500名士兵,驻扎在年八渡以南的风陵关。有了军队的存在,商业发展自然得到促进,年八都逐渐演变成移民小镇。
中国文化一直是在宗族背景下传播的。在中国,一个村往往是一个姓氏。李家庄王家屯张家村。但年八都,一个始于唐朝,盛于明清的小古镇,总人口一万,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
所以28有“方言王国”和“人民古镇”的绰号。
据说抗美援朝的时候,镇上几个青年志愿者在辽宁省丹东市待了下来,发现当地人的语言和念八都的普通话差不多。经过千山万水的长途跋涉,年轻的战士们在关外找到了失落了数百年的故乡,终于发现“念八渡官话”原来是“关东话”,几个年轻人不禁喜极而泣。
历史上形成的迁徙现象,使得古镇的民俗独具特色。
镇上的建筑建在古道两旁,北面是李勋街,南面是丰西街。因此,整个古镇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楼道体结构。古镇在清朝同治年间处于全盛时期。南北杂货店有50多家餐馆和40多家批发商。
地处偏远地区的年八都人虽然靠在古道上做生意发家致富,但他们始终把目光放在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当官。于是文昌阁的修建成了这个小镇人的集体慰藉和梦想寄托。
在历史的沧桑中,年八度遵循着自己的文化逻辑;在古朴宏伟的老房子里,在厚重悠远的石板路上,年八渡把古老的文化习俗传承至今,带着这份自尊,悠闲而霸道地占据了这片土地,一代又一代地演绎着“文化边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