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文凭是谁拿到的,后来怎么样了?

1900年6月,天津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向第一届毕业生颁发了一批大学毕业证。其中,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尤鲁亲自将“秦子第一考奖状”颁发给法学第一名学生王宠惠。

“秦子第一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它的正上方写着“考平”二字,右边的书上有“秦子一号”的字样。文凭正文开头有“钦差大臣办理北洋通商事务,直隶总督署的唐瑜(陆)是……”。文凭介绍了北洋大学的简介,对王宠惠的介绍和评价,以及王宠惠所学的课程。甚至提到了王宠惠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名字。

今天,这张“秦子第一会考证书”珍藏在天津大学。

那么,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的王宠惠有着怎样的人生历程呢?

王宠惠,香港人,出生于1881。王宠惠的父亲王玉初是一名中国牧师。王玉初共有六个儿子,王宠惠排行第四。不可思议的是,王玉初的六个儿子都是精英名流。长子王崇训在汉口汉冶坪煤矿公司当经理,次子王崇光创办扬子机械厂。其他四个儿子都在欧美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王宠惠在香港长大,入读了香港的圣保罗学校,接受了现代西方科学知识。同时在父亲王禹初的指导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段学习经历使王宠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1891年,王宠惠进入了香港著名的男子中学人皇学院。1894年天津北洋西部学校(北洋大学前身)赴港招生。刚从人皇学院毕业的王宠惠报名参加了考试,并被该校法律系录取。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以“大学堂”命名的高等学府。它按照现代美国模式办学,本科四年。王宠惠的法学科目需要学习20门课程,包括英语、几何、哲学、天文、富国政策、贸易合同、普通法、罗马法、英国合同法、英国刑法、国际法、商法和民事诉讼法。

从北洋大学毕业后,王宠惠应邀到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任教一年。王宠惠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国际学生。他怎么可能不去欧美?

从1901到1911,王宠惠留学日本和美国,先后就读于加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并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07年,王宠惠翻译出版了《德国民法典》,这是继《法国民法典》之后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成为英美等国大学法学院指定的必读教材。

20世纪初,清朝推出所谓“清末新政”,准备制定宪法,急需熟悉宪法的人才。1911四月,清朝从美国召回王宠惠参与修宪。然而,回国后,王宠惠并没有去北京为清朝效力,而是去了广州加入同盟会。

仅仅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次年,以清帝退位为标志,清朝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此可见,王宠惠的眼光非常敏锐。

中华民国成立后,王宠惠成了风云人物,先后担任过外交、司法和教育的首席部长。

1912,中华民国成立,消息传遍海外,激励了无数海外华人。2月19日,荷兰泗水华侨走上街头,升起五色旗,燃放鞭炮,庆祝中华民国成立。但荷兰殖民当局派出军警武力干预,开枪打死3名华侨,打伤10多人,逮捕100多人。这就是著名的“泗水惨案”。

王宠惠当时是外交部长。他多次致电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与荷兰谈判。他不能无视海外华人的生命,任由列强像清朝那样欺凌屠杀。“民国初年,满清政府怎么会放弃责任,对华侨不理不睬?”最终,在王宠惠等人的催促下,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迫使荷兰释放了所有抓扣他们的华侨,并承诺严惩凶手,赔偿伤亡。荷兰政府还表示,今后将对海外华人和荷兰人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