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什么?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全书主要论述了史记的起源和前人修史的得失,以及对史书写作风格和方法的评论。《史通》涉及面广,可分为历史批评和历史理论两部分。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体例、编纂方法、史官制度的阐述;历史批评包括讨论史书得失,评论和审视历史事件的是非异同。历史批评是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以讨论史书得失、评论历史体例、研究历史写作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的历史理论形态。这种新的史学理论发端于秦,完善于唐。《史通》成书于唐长安二年(703),成书于景隆四年(710)。唐人刘知几在继承前人批判精神的基础上,把《新史学》发展成为一部史学著作,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专著《史通》。这是一部集唐以前的史学理论于一体的宏伟巨著。刘知几(661—721)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身贵族后,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的官员,他以擅长诗歌而闻名。由于家庭原因,刘知几从小博览群书。起初,他主要学习历史,后来他专攻文学。20岁,中进士,任霍家(今河南霍家)主簿。武则天二年(699),刘知几被调回长安,在宫中担任曹。后改名作郎,研究国史,并升任作史,参与编纂《唐史》。唐中宗景隆二年(708),刘知几任秘书。同时,从事编辑历史。当时因为有权势的人控制了历史博物馆,历史学家没有写书的自由,他们必须听从上级的意志。刘知几对此非常不满。但也只能“私写史通,以观其志”来打破史馆的垄断地位。两年后,景隆四年(710),撰《史通》。《史通》成书后,刘知几名扬天下。他被正式提升为太子左书的儿子、崇文阁学士、银发绿光的大夫。唐玄宗年间,升任三水常侍。虽然官职多次变动,但他一直兼任史书编辑,先后参与编撰《姓氏志》、《泽天志》、《中宗志》、《宗瑞志》、《玄宗志》等书。《史通》对唐以前史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