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袁尚村的访古求美散文
1.5km从朱田镇向西,就来到了隐藏在沂蒙山区腹地的袁尚村。袁尚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背靠崎岖的牛头山,东临沟壑纵横的卧龙山,西靠沂蒙山72山之一的余吾更。然而,袁尚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干旱,山上一年四季都是流水。宽阔的朱田河在村前静静流淌,滋润着这个生机勃勃的古村落。又因曾是王、清代大理寺、后世乡间别墅“芳林苑”居住之地,故名“袁尚”,一个颇具文化魅力的村落。
袁尚村历史悠久,没有证据证明它建于哪个朝代。但沿村东100多米就是古台,又称“神仙台”,是商代文化遗址。台北有古窑址,有碎瓦,有未燃尽的木炭。在牛头山东麓,有占地100多亩的汉群。出土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文物,如红、灰陶鼎、壶、盆、石铲、凿子等。虽然遭到破坏,但100多块石刻浮雕大多完好无损。其中的《牛耕地图》在中国很少见,曾被用作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封面插图。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类就明白了靠水生存的道理。袁尚村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因为泉水多,水好,所以被我们的祖先选为风水宝地。据记载,袁尚村有五个古泉,分别是“秦权”、“龙泉”、“珍珠泉”、“天井泉”、“百花泉”。其中古台东北有泉,穿墙围石,哗然而下,声如琴韵,名曰“秦权”;秦权向北走,跨过小溪80多米。有形状像水龙头的奇石群。石间有泉,水如注,为“龙泉”;距龙泉30米处还有一处清泉,无数气泡顺着水柱沸腾,如一串串珍珠滚动,神秘奇妙,故称“珍珠泉”;珍珠泉北侧小路不远处还有一个泉。水明如镜,映蓝天,青山倒影如画,名曰“天净泉”。村里还有一处泉水,几处泉水喷涌出朵朵银撑蓝花,令人叹为观止,取名“百花泉”。
千百年来,古泉源源不断,滋养庇护着万物。人们崇拜古泉感恩,视他为神,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天净泉。据当地人说,泉水能分辨善恶,做了错事的人在这里原形毕露,就像神话中的西天宝镜。因此,袁尚村民风淳朴,尊老爱幼,自古邻里和睦。
为了一睹古泉的风采,我们在村民们的热情引导下在村子里四处寻找。但由于世事变迁久远,我们只能看到两个古泉的痕迹——“秦权”和“天净泉”。沿着古台下的土路向东北方向望去,顺着路边沟底的流水,找到了一块写有“秦权”字样的石碑旁的“秦权”。秦权泉水量很大。虽然泉水周围都是村民用适当镶嵌的石头,但是从泉水深处流出来的清澈的水还是很轻松地越过了石头栅栏,在岩石间跳跃。一对婆媳在泉边聊天洗衣服。看到我们对泉水很好奇,他们介绍:因为这泉水甘甜清澈,冬暖夏凉,虽然家家都有自来水,但村民们还是喜欢用它来做饭、浇地、洗衣服...
天净泉石碑上的碑文已模糊不清,但天净泉三个大字依然苍劲有力,左下方依稀可以辨认出石碑右上角刻着的“朱泰来,西苑居士,致父书”小字和“王陵、王在园上为左海父题词”小字。顾名思义,泉眼张开,水亮如镜。当你俯下身去仔细参观的时候,你的样子是清晰的,是可以学习的。与此同时,你惊讶地看到,有成千上万朵白云在水中飘过。穿越时间的恍惚感油然而生。站在泉边,可以远眺牛头山的汉群。这种情况更让人感慨和怀念。
可惜百花泉被毁,失去了原貌,只剩下一块石碑,龙泉藏在石碑下,珍珠泉淹没在一条河中。
进村时经过龙泉西边的古龙泉寺遗址。古寺前还有一棵明代的银杏树。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但依然枝繁叶茂,巍然屹立。银杏树的浓荫下,是村民的天然会所。男女老少都爱聚在树下聊天。当我们去那里时,碰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我们讲述三国时代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大桥。经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已经92岁了,儿孙孝顺,衣食无忧。因为解放前在私塾学过两年书,教过书,所以喜欢讲历史故事逗大家开心。几位老人自豪地介绍,由于袁尚村的泉水甘甜,富含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当地人长期饮用这种水强身健体,因此村里有很多长寿老人。在这个300多人居住的小山村里,有7位90岁以上的老人,3位百岁老人。
袁尚村以泉水和石头而闻名。清官王留在芳邻院的三块奇石,至今仍与一起被村视为吉祥的。说起王,袁尚村的村民们都颇为自豪。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故事很多。一对扛着锄头回来的中年夫妇,听说我们要找三块奇石,就热情指导。
王家后人的农舍旁,南北方向排列着三块奇石,其中一块就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名叫“青莲花”。中间最大的一个在莲花石底座上刻有竖篆,最北的一个已经建成农民的院墙。石基背阴处刻有“铜池美秀”四个字,题字为“琅琊黄佐昌”。
根据奇石基座上的铭文,这些奇石是王的儿子买来送到这里的。因为战争,它们没有及时竖立起来。40年后,由王的孙子王竖立,王的女婿黄友昌题写文章镌刻在石碑上,纪念长辈,传承家风,希望后人永远铭记。
那一刻,我明白了王和他的后人建造“森林花园”的良苦用心。奇石“青莲花”是“清廉”的谐音,石头也是“现实”的谐音。王敬先精心挑选了这些石头,不仅是为了装饰庭院,还为了有更深的意义。一方面表现了其父王清正廉明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也教育了后代以王为师。
历经千年风雨的“芳林苑”早已荡然无存,但三块寓意深远的奇石依然保存完好,无言伫立,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传承着美好的家风。
当我告别袁尚村时,天色已晚。站在脊坡上,我回头,正好看到这个绿树环绕的小山村笼罩在一片绚烂的晚霞中,美极了。就连我刚才看到的那些普通的石质墙砖也发出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