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抗日剧,15八路军老照片,还原根据地战士的真实面貌。

一段历史可以用多种方式记录下来。文字,电影,视频或者口口相传。文字的记录需要人脑去填充那段历史的画面,很多错误的史实很容易从口口相传中出现,而视频和照片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艺术元素的情况下,最直观地将那段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有照片,在那一瞬间的定格,那段历史仿佛永恒,不仅能看到最直观的画面,还能想象出当时画面之外发生的故事。

本文精选哈里森先生于1944在陕甘宁边区拍摄的实景照片,经过后期上色和精修后呈现给大家。请享用。

两个八路军战士好像在比身高,旁边是缴获的物资,身后是一对1992式火炮镜头,左边是经纬仪,当然还有缴获的一把1995式军刀和一件1998式军大衣。这两名士兵穿着整齐,腰间系着武装腰带。他们应该是两个干部或技术员,左边的士兵还穿着凉鞋。

一个八路军战士微笑着面对镜头,手上的老茧让人难过了一会儿。他腰间挂着两枚手榴弹,手里拿着一把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士兵还戴着一个军用茶缸。

一支八路军的队伍在行进中经过一个村庄时,附近的居民停下来观看他们的队伍。照片中的前方士兵是一名机枪手,背着一挺裹着枪衣的捷克轻机枪,另一名士兵戴着缴获的90式头盔,十分醒目。

八路军战士训练后稍事休息。这名士兵还在胸前挂了两枚金手雷。与边境地区制造的手榴弹相比,这种金制仿制德国手榴弹更受士兵们的欢迎。

这位威风凛凛的八路军干部,正站在台前给一群战士演讲。他胸前口袋里还放着一份手稿,武装腰带很挺拔。

一群八路军战士在学习。他们面前的大树下立着一块黑板,一名教官正在训练黑板上的内容。前面的八路军不一定是专职训练士兵的教官,很可能是普通干部。那时候连八路军的连级干部都要有教军事技术和分析敌情战术的能力。在八路军,除了学习苏联教科书外,更注重学习日本教科书。普通士兵也能说几句日语,真正认识自己。抗战后期,一群八路军战士经常围着敌人炮塔大喊大叫,也许带着五湖四海的口音,但只要敌人停止战斗,听着喊声,那目的就达到了。

这张照片上的士兵都是当时八路军的精英。每个穿着全套服装的士兵都拿着一支步枪,带着一个皮革弹匣。即使没有配备步枪的士兵身边也有一个榴弹发射器。

八路军战士正在训练。前两名士兵每人系着一条皮武装腰带,手里拿着一挺轻机枪。所以这是两个机枪手,当时八路军内部绝对的精英战士,后面的战士还在跟上。

几个士兵在试用一把92式步兵炮,缴获的步兵炮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除了缺乏有炮兵经验的士兵,炮弹的供应也是一个大问题。不过这款步兵炮性能和各方面都不错。不仅枪身轻巧不到500斤,即使可以人力拖动,也可以拆卸运输,组装维护都非常简单。

一位八路军在镜头前露出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一个瓜,一丝不苟地梳理着头发。看那士兵胸前口袋里的钢笔,应该是文职干部。

一个小战士挺拔地站在镜头前,手里拿着一把38式步枪。虽然这个士兵看起来很年轻,但军龄应该保持下去。从他衣服的磨损程度可以看出,皮质的武装带已经磨得没有了原貌,肩上的臂章号码清晰可见,代表着这支部队的建制。

几个八路军战士不知道是在备战还是在训练。这张图中间有一挺92式重机枪。炮手握八字形扳机瞄准,机枪副手握弹性板。

这种92式重机枪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最受诟病的是弹药盘供弹的方式,需要一名副手不断刷油、装弹。再加上风冷设计,战斗中枪管容易发热,很难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但是是重机枪,精度很高。如果按抛物线射击,最远可以穿透三四公里外的敌人。

另外,这种重机枪还可以加装瞄准镜,枪身很重。即使枪身升到最高点,重心还是很稳,这样才能准确开火。最左边的士兵脚下有重机枪的配件,行军中可以安装携带。

这个士兵看起来很严肃,似乎很疲惫。手里的武器分不清是汉阳产88式步枪还是38式步枪。从头箍和第二箍的距离来看,只能是这两种枪。因为原图的原因,无法分辨瞄准镜的具体形状,或许是山形瞄准镜,线条也无法分辨。毕竟汉阳产88式步枪和38式步枪的线条太接近了。士兵的山帽已经磨破了,看得出来当时士兵们打的很辛苦。

一位八路军老战士,有一个显眼的红领子。从这个战士的眼里,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身经百战的沧桑,更是他对抗战胜利的决心。强壮的身体像不可动摇的山一样强大和高大,正是因为千千不可动摇的身体,我们才能迎来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从这些珍贵的历史画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士兵们的日常训练,还可以看到当时的艰苦条件。即使在这些物资贫乏、装备简陋、弹药匮乏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充满了抗战胜利的决心。

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但精神食粮却极其丰富。这个团队从成立至今,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过学习。这是一支成立之初就组建了电子战团队的部队。这是一种有信念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是一支军事素养很高的部队。这是一支即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要学习几门敌方语言的部队。这样的队伍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带领大家,迎来黎明后的曙光。

最后,我要感谢哈里森先生。为了向外界报道一个真实的红队,他不畏艰难险阻,拍摄了大量敌后根据地的照片,让外界和后人看到一个真实的八路军队伍,让我们再次看到这些照片时,更加贴切地感受到抗战的艰辛,从而永远记住先辈们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