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政治的关系
现在叫政法系。
我觉得政治是横向的,历史是纵向的,两者的交集催生了很多社会现象。
现在发生的不是明天的历史,什么事件没有影响到发生它的人,然后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改变社会关系,改变政治。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得先说说什么是政治和历史。
政治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的重要社会现象。这个社会现象很复杂。一般来说,这个词常用来指政府、政党等国家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习惯于提及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和宗教机构之间的关系。历代政治学家和政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了论述,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
政治的词源
少数西方语言(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k)中的“政治”一词都来源于希腊语π ο λ ι?这个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在荷马史诗中考证,原意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把建在山顶上的卫城简称为“Akropoli”或“Boli”。城邦制度形成后,“伯利”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来又与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被赋予“国家”或“国家”的意义。后来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汇。因此,“政治”一词是指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和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中国先秦诸子也用了“政治”这个词。《笔名·尚书》有如下文字:“道法与政,使人乐”;《李周帝官隋人》有“政治禁令”。但更多情况下,“政治”和“治理”是分开用的。“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律;“治”主要指管理和教育人民,也指达到稳定的状态。
在中国古代,“政治”一般意味着:
王朝的制度和秩序,如“宋之乱”
一种统治和治理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合一”
符合礼仪的道德修养,如“政者有理,子帅政,谁敢错”
君主和大臣在朝廷的政务活动,如“他们在政府里,用汉器辅助政府”
中国古代一般用“治”来表达。
一种稳定和平的社会状态,如“人间有情之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治国理政活动
这些“政治”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完全不同。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君主和大臣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汉语中的现代词“politics”来源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由汉字创造的同一个词“politics”。当英国政治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词汇。孙中山认为应该用“政治”来翻译,认为“政治是一切人的事,治理是管理,管理一切人的事就是政治。”他的说法在当时的中国很有影响。
政治的定义
由于人们在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而政治的侧重点和关注点不同,以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对于什么是政治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也就形成了许多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是参加国家事务,为国家确定方向,决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些论述总体上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界定政治的指导思想。
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给出了很多定义,比如:①他们认为政治是一个国家的活动,是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意志和利益的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即处理公共事务。④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⑤认为政治是社会利益关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界对“政治”这一概念持有以下主要观点: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处理其与其他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内部关系的直接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2)政治是指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对内对外的一切政策和策略。(3)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动的活动,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4)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和上层建筑,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分配和使用。
政治特征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上层建筑,是在阶级对立和国家出现的时候出现的,总是与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政治与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了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产生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冲突,这就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了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利益,对权力的追求和某种心理满足,是各种权力主体进行政治运作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基于国家权力的各种主导行为和基于对国家的制约权力的各种反主导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影响和权力竞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迫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具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参与、权威与服从、相互斗争的关系。这些关系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必然性。
马克思对政治的定义和理解
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最终由经济关系决定;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权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主权;④政治活动是科学也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
历史呢?
广义的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自然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两个方面。
人类社会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对历史的研究,或简称为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历史:世界上所有的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
(“我们只知道一门独特的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
狭义的历史:对人类社会过去运动发展过程的研究。
历史科学:
通常我们称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历史科学,因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从根本上说,以前的许多史学并没有超出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
历史与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事实,真理只有一个。然而,记录和研究历史的知识往往随着人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和完善,甚至歪曲和捏造。正因为如此,胡对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女孩,你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严格来说,这里的“历史”一词应该是狭义的历史的意思。所以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特别重视“实德”--“善恶必有所记”和“分析真相”,通俗地说就是公正客观地记录事实,分析判断。
一个词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史”这个词指的是历史学家。篆书中写为“”(见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书也记。从坚持。中,是也。”
“历史”一词出现在清末。
英语中的“history”和法语中的“History”都来源于希腊语“Histria”,意为“问而知”。
通常我们对历史有这样的理解。
(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事物或个人经历的发展过程。
(2)过去的事实和过时的东西。《出埃及记》: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3)过去事件的记录、演变和起源;纪念品。
(4)把历史事件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来记录和解释的学科。
(5)书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这本书有九卷。前四卷主要追溯埃及、巴比伦、波斯、吕底亚、西徐亚和希腊的历史。最后五卷描述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的原因和过程,结束于公元前479年。书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不可信。但这本书是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6)个人简历;经验
(七)对未来形成过程有影响的事件。
(8)史料记载,征服者美化了他们的工具。
(9)历史的真相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显然,政治和历史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