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历史照片

青海西宁和甘肃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两个重镇。西宁是青藏高原的东大门,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两个省会很近。历史上,西宁和兰州都属于甘肃。直到1928+00+07西宁才划归青海,成为其省会城市。

1933年夏天,几位西方传教士从西宁出发前往200公里外的兰州,沿途用相机记录下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风光。

一群人出了西宁的城门,一路跋涉到了兰州。虽然他们骑着马,但泥泞的道路让他们受罪。这个地方离西宁市区30里,路况变得更差了。走在前面的是四个西方人,最后是他们的中国导游。我们稍后会见到他。

穿过黄土坡中间的一条窄路,夏天的阳光很强烈,空气中没有一丝风。这是一次像轮船一样的旅行。

最后来到一家客栈,一行人打算留下来休息。客栈的山墙是一排木屋。门前的走廊铺着大石头,看起来很粗糙。屋檐下悬挂的木牌上有“清真”的牌子,可见这是一家穆斯林客栈。

院子中间有一个动物驮着的轭,像大石头一样装着岩盐。骡子休息时被卸下来。这些岩盐的目的地是兰州的盐场堡,这里是兰州重要的食盐中转站。

我们在第一张图中看到了他的背影。这是一个戴着草帽,一脸憨厚的年轻人。他的职责是在这次旅行中为外国人带路。此时他正准备夹着铺盖卷去住处。

两个西方人正在客栈里休息。一个穿着皱巴巴的旗袍,鞋子上沾满了泥。看来艰难的旅程使他辗转反侧。另一个穿着条纹衬衫,脱了鞋坐在床上,但不知为何眼神凶狠吓人。

西宁河,又名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盐县包户图山,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其地理景观独特,“黄柳春升”被誉为西宁八大古景之一。照片中的两个人正驾着木筏顺流而下。这里的碧水青山令人赏心悦目。

西宁河上的一个渡口,岸边铺满亮晶晶的鹅卵石,岸边停着两只小船,船头放着巨大的桨。清澈的河里,有两个光着身子的孩子在洗澡。

两条并排的小船载着一匹马,显然打算摆渡到对岸。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匹马“脚”在两条船上。另一边是一个小镇,可以看到高高的土墙和远处的群山。

一座横跨湟水的桁架桥,桥两边有牌坊,上面盖着顶盖,是廊桥的风格。下雨或刮风时,行人可以躲在桥上休息。

黄土路附近的一个小镇,镇上的道路坑坑洼洼,两边的店铺都是泥棚。简陋的小店门口罩着一个罩子,一个男人坐在一个有遮阳的白布棚下。一个小孩蹲在街上玩泥巴,旁边有一只雄壮的公鸡。

这张照片很有趣。图中的四名男子来自四个不同的民族,从左到右分别是回族、藏族、蒙古族和汉族。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能和谐相处。

路边的一处残堡遗址,据说曾有大量难民在此居住,因此被称为“难民之城”。当困难过去后,它被遗弃了,成了一座矗立在旷野上的“孤城”,陪伴它的只有杂草和罂粟。

离兰州越来越近,道路变得宽阔平坦。有一支列马车队经过。当地人把这种马车称为“草窝”。顾名思义,车厢里必须有厚厚的草地,供长途跋涉的人躺着休息。

到达兰州。在城外的黄河上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羊皮筏子,它是由无数张充气的羊皮做成的。筏子里装满了打包好的羊毛,四个船夫不约而同地奋力摇着船桨。齐新齐心协力,把这些羊毛包裹送到了黄河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