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为什么会在安徽蓬勃发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或安徽安庆。其实也没什么好争论的,因为官方早就辩解说它起源于湖北黄梅,生长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申报非遗的时候,湖北黄梅和安徽安庆联合申报。申报前认定黄梅为原产地,安庆为开发地。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验证。据记载,黄梅戏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唐代湖北黄梅的采茶歌。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采茶歌、采茶调歌有了发展,特别是在黄梅县的阴山区和太白湖,也叫黄梅戏。
黄梅位于长江北岸的低洼地区。清朝的时候经常被淹,那里的人时不时会出去乞讨。黄梅戏成了他们乞讨的手艺。当他们到各地唱戏讨饭时,黄梅戏也传到了邻近的安徽、江苏、江西等地。
在黄梅县附近的安徽省宿松县《宿松县志》中,也有关于黄梅戏传入安徽的记载:“城在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擅演采茶戏,亦称黄梅戏。”
根据中国戏曲网对黄梅戏发展的研究,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独角戏、三部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其中前三个阶段在湖北黄梅完成,第四个阶段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完成,特别是在安徽安庆。
说安庆对黄梅戏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不无道理。建国后成立的安徽黄梅戏剧团和安庆的一些地方专业剧团为黄梅戏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像现在黄梅戏的很多经典曲目,比如《神仙眷侣》《女徐》,都是他们创作和表演的。
据说1958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一次黄梅戏后,毛主席问:“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白梅向毛主席汇报了有关情况后,毛主席恍然大悟:“原来你们的黄梅戏是被洪水冲到安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