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在中国已经有好几年了。
在古代,人们在相互交流时,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方便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迂回曲折的语言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诞生了“谜语”。
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比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的《奏歌》诗中,即“断竹、续竹、飞土、食肉”,暗指人们制造弹弓、狩猎野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谜语的原型已经非常流行,它有了一个名字,叫做“词”和“暗语”。一些君主更喜欢隐语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建议。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楚齐,用好暗语”的记载。
战国后期出现了赋式隐语,其中以荀子附文最具代表性。这部赋已基本具备了产生于2300年前的民间谜语中赋谜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