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战怎么样?为什么是让日军害怕的战斗?
1944 10 10月26日,日军第六军军长冈村宁次命令第十一军团(中将横山勇,该军团长)于27日开始作战。桂林驻军原为国民革命军31军(下辖131师和188师)、135师及部分地方驻军,为广西部所属部队。战役开始前,上层把188师调到46军,换成了170师,这是一个调后的师,大部分是新兵。与此同时,31军副军长冯煌和1365438师391团被调往桂林,随后1团被抽调。170师说是师,实际上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团。在后来的战斗中,又被编入131师(还有一种说法是170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只是在与日军接触后才撤出桂林)。
当初全国* * *统帅部的意思是放弃桂林、柳州的所有前线,但后来白崇禧后来要求坚守桂林,为以后的反攻争取时间。所以,在654.38+0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驻军只是广西桂军的131师,654.38+02万人。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和飞机,只有22门炮(2门大炮,12山炮,4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数桂军士兵只带土枪,但桂林的守军决心与桂林同归于尽,所以士气很高。而且守军主要是和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房子都放了。广西当地民兵组织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把手榴弹或炸药绑在身上,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掉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10年10月28日,日军大规模进攻桂林,桂林会战打响。日本军队在飞机上
165438年10月7日,日军眼见强攻中伤亡惨重,迅速使用大量毒气弹攻击桂林驻军阵地。守军大多没见过毒气,不知道如何躲避,所以大量人员中毒身亡。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大多是伤兵)抵达七星岩数日。日军损失近千人后,向七星岩施放毒气,大量桂军官兵在七星岩中毒。
桂林市6月1944+065438+10月10下跌。根据日本防卫厅战争史研究室《第一次战役:广西战役》的记载,中国军队“战场上遗留尸体5665具,俘虏65438人+031565438人”。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介绍,战后《桂林保卫战战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排在日军衡阳保卫战之前,是因为桂林守军的装备比衡阳守军差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从来没有一个士兵是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的(所有被俘的守军都被毒气弄得不省人事),即使弹尽粮绝、身负重伤,他们依然誓死抵抗,而且据很多日军回忆录记载,他们是在参战。
远不如衡阳。
有资料显示,桂林守军沉重打击了进攻的日军,共击毙日军3.3万人,击毙中将舰长9人,中将舰长31人。甚至有人说,日军把桂林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称为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最英勇的两次战役。
仔细分析,进攻桂林的日军总数只有53000人。如果有33000人伤亡,伤亡率已经超过60%。另外,上尉级别的军官损失很大,伤亡如此惨重的部队必须得到补充和休整,才能继续作战。事实上,日军攻占桂林后,几乎没有停歇,继续向南推进,行军如火如荼。短短20天就占领了南宁、宜山等战略要地,并于65438年2月2日占领了贵州独山。相比之下,日军在衡阳城下与守军10军激战47天,堪称伤亡惨重。休整了两个月才发动新的攻势。可见,桂林战役日军伤亡惨重的说法是很不靠谱的。
此外,根据战后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撰写的《桂林守军作战报告》中的数据,日军伤亡只有6000多人。而且一般战报都会夸大对方的伤亡,注水后的数据只有6000。由此可见,日军真正的伤亡肯定不会是6000人,伤亡3000人就不错了。
桂林攻守双方实力对比是2万对5.3万,衡阳大战从6.5438+0.7万对4万开始,最后达到6.5438+0.7万对9万。从实力对比来看,衡阳之战的实力劣势更加悬殊。桂林保卫战的持续时间,从外围战算起,是12天。如果只从日军总攻城时间计算,只有2天,而衡阳之战是47天。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装备方面,有1炮兵团,包括2个重炮连,4门150毫米榴弹炮,4门105毫米加农炮,14山野炮,口径75毫米以上,炮弹充足(日军占领桂林后缴获3万发炮弹),而衡阳守备只有1门。总体来看,桂林后卫和衡阳后卫的表现差距较大。
但是,无论战斗情况如何,以131师师长阚魏勇为代表的官兵和七星岩守军的英雄事迹是不能抹杀的。解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追认阚为革命烈士,并为阚、、吕占孟三位将军及普陀山七星岩霸王坪八百英烈建墓,以资永久纪念。
在桂林保卫战中,虽然有部分中下层官兵浴血奋战,特别是自发参战的广西民团,手持简陋落后的武器,与日军肉搏,但最终还是很快沦陷,主要是因为水平高。第一,白崇禧,当时身居军委副参谋长高位,战前自私自利。为了保存自己广西部的实力,从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师抽调,大大削弱了守备力量,造成军心动摇。当时的桂林守将韦云淞缺乏坚守桂林的决心和信念。他一见形势不利,急忙部署撤退。结果一个在之前的战斗中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的师,在混乱的撤退中败下阵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外围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形成有利态势配合城内守军,也是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桂林的迅速沦陷,日军冲进来,很快打通了湘桂铁路,一路打到贵州独山。这也是抗战时期日军深入中国内陆最深的一点,重庆也因此受到震动,对抗战大局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