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

论教师职业的发展:非职业阶段——原始社会——兼职教师;专业阶段——古代社会——专职教师;专业化阶段——近代——师范教育;专业阶段-现代-专业标准。

一、非职业阶段——原始社会——兼职教师

特点:教师职业没有从其他职业中分离出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职业。

原始社会以长者为师,以能人为师。一些部落和民族的首领、有经验的老人和能人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能和生产知识。

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官在师”。夏商时期,尧、序、校都是官办的“国学”,官员承担教师的角色,官师一体。在官方宫廷和政府中,政府举办学校并任命一些官员承担教学工作,这就把教师与从事脑力活动的剥削阶级区分开来。

但这些教师都有一定的官职,他们的生活来源靠的是做官的工资而不是教书的收入,所以不是真正的职业教师。这时候西方社会的老师大多是和尚。

二、职业化阶段——古代社会——专职教师

特点:已经有了独立的教师职业,但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从业人员数量非常有限。

随着私立学校的出现,独立的教师职业应运而生。比如中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在中国成立了“私塾”。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出现教师和教师职业。

这种私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塾教师浓重的官僚色彩,使教师回归了职业教育者的角色。古希腊的智者也专门以教授人们知识为生,周游列国,讲学收徒,是西方教师职业的先驱。

在这个阶段,私塾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职业。但此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不具备专业化水平,私塾教师也没有形成授课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化阶段——近代——师范教育

特点: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拉萨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端。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65438年至0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为上院、中院、师院、外院,并设立专门的“师院”,培养上、中学教师,这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师范教育的出现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第四,专业化阶段——现代——职业标准

特点: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迫切需要向“质”的提高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于是,独立师范学院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即“教师教育大学”。

于是,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19610、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通过的《论教师地位的建构》中提出,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一种职业。后来,“师范教育”的概念逐渐扩大到“教师教育”。

教师发展的内容

一,团体教师发展的内涵

1.树立理想: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周期也很长,但是见证教师队伍从青年到成熟的过程,也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算是树立理想的过程。

当然,要想成为教师,进入编制,首先要符合报名条件,才能报名参加相应的考试。点击查询。

2.知识的深化:无论是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还是一般文化知识;作为一名专业的“多面手”,教师应该在以上四个方面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

3.人格塑造:只有树立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二,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容

1,专业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考核。

2.自我认同:包括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等。,让教师真诚地肯定和接受自己的工作。

3.职业态度:体现在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工作热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