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详细数据收集

基隆港位于台湾省岛北端,是台湾省北部的海上门户和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 09′,东经121° 44′,位于台湾省北部省基隆市。港口水深为11.5m..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海湾有40多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装卸的主要货物为粮食、石油、水泥、木材、化肥、钢材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口,吞吐量1990 10000 TEU。基隆港是台湾省北部重要的天然港,也是海上转运中心的辅助港——高价值货物的进出口港。以集装箱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集观光和亲水性于一体。

基本介绍中文名:基隆港mbth:基隆地区:台湾省经纬度:25° 09′N,东经121° 44′国家:中国城市:台湾省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价格:免费建议时长:2小时适合游玩季节:四季适合行前必读、景点动态、景点介绍、重点信息、美景景点、港口概况、历史沿革、经营状况、游览圣地、地理交通、港区出入口、发展 发展瓶颈及对策、新港建设、开放观光、港城一体化、姊妹港、港口设施、历任局长、港口地位、港口概况基隆港位于台湾省岛北端,是台湾省北部的海上门户和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 北纬25° 09′,东经121° 44′,位于台湾省北部省基隆市。港口水深为11.5m..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海湾有40多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装卸的主要货物为粮食、石油、水泥、木材、化肥、钢材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口,吞吐量1990 10000 TEU。基隆港是台湾省北部重要的天然港,也是海上转运中心的辅助港——高价值货物的进出口港。以集装箱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集观光和亲水性于一体。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历史沿革基隆港始建于清朝光绪12年(公元1886年),是台湾省第二大港口,世界第39大集装箱港口(至2004年)。是台湾省北部重要的天然港口,海上转运中心的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货运方面,以集装箱为主,散货为辅,几艘大型国际邮轮固定弯曲。已经开始改造成一个集观光、亲水于一体的港口。为了促进基隆市与港口的发展,正在进行港城融合。2001年6月28日,专门机构“基隆港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长(时任市长李今庸)任主任委员。基隆港在1960年代以前是台湾省最大的港口,现在仍然是仅次于高雄港的台湾省第二大港口。作业条件基隆港位于东经121度44分,北纬25度9分的交汇处。港区陆地面积(经营性用地)189.8公顷,港区水域面积379万平方米(其中内港98.5万平方米,八尺门区95.5万平方米);港区航道水深20-26米,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4艘驳船和20艘拖船;锚地* * * 412000平方米,可容纳5艘船舶;共有3个浮标(两组),5-6号浮标长度为200米。吃水深度9.1米的船舶可系泊6000-10000吨;浮标6-7也是200m长,载重吃水9.4m以下可停泊10000-15000吨的船舶:码头58座(可容纳58艘),其中商务码头40座,长7545米。纺织品、化学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木制品和运输工具是出境货物的主体,而化学材料、农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金属矿石是入境货物的主体。至2002年,基隆港船舶9085艘,总吨位119010000吨;出港船舶9079艘,总吨位11893万吨,进出港船舶18164艘,总吨位23794万吨;货物吞吐量3454万吨,货物吞吐量889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92万标箱。观光圣地基隆港,位于台湾省岛北端,富贵角与鼻角之间。港口东、西、南三面环山,向西北敞开,进入内港至西南湾,形成一条长约2000米、宽约400米的狭长水道。具有军港、商港等多种功能,是台湾省北部的优良港湾。基隆位于海口,对海洋就像呼吸一样熟悉。来到基隆,就相当于接受了海洋的洗礼,走了一趟港都,风情万种。离开基隆火车站首先看到的就是基隆港。碧水常年和基隆人生活在一起。你可以在这里驻足观赏海港风情,定期从各国驶进的豪华客船和游轮是交谈和欣赏夜景的最佳场所。地理交通基隆港的陆路交通有中山高速、北二高速、通往台北的北际公路和铁路,以及通往杨澜东部平原至苏澳港的沿海公路。由于台湾省地处跨太平洋航运要道,港口靠近政治经济中心台湾都市圈,吸引了众多国际定期商船弯向此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港口。港区1的入口和出口。离开东海岸港区的路线:中正路→钟毅路→小二路→中山高。2.东海岸港区路线:中山二十九桥→仁五路→爱三路→仁二路→中正路。3.前往西海岸港区的路线:麦金利路→基金一号路→5B匝道(大甘霖隧道)→西海岸外道路→西海岸港区。4.离开西海岸港区的路线:1。前往七都、瑞芳地区南部的20吨以上吨位的大货车、接驳车,一律沿西海岸外公路→北二高行驶。2.七都以北,20吨以上的大货车、接驳车从西海岸港区→光华隧道→复旦路→中山二路、一路→安乐路。发展历程基隆港过去被称为“基隆港”或“基隆湾”。17世纪,吉隆港就有外地人的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省时,基隆港被调查并部分建成。清末,西方列强的东进,逐渐开启了吉隆港的开发。光绪12年(1886),基隆港以淡水港的名义正式开埠为商埠。时任台湾省省长的刘铭传策划了基隆港的建设,并委托当时台湾省首富林伟源负责基隆港的建设,还将在建的纵向铁路支线至港区。但由于刘铭传的离任,港口建设工程未能全面实施,主要设施中仅建成一座陆海联合码头。日据时期,日本当局计划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省与日本之间的门户,于是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即基隆港建设工程第五期1899至1944(第五期因二战爆发未能完全完工),将原本密集的内港区的礁石清除,并陆续在外港建设大型的。这五期港口建设工程不仅为基隆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以前稳坐台湾省第一大港的宝座,更具体地说,基隆港的港口建设工程不归* * *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被列为日本海军管理的军港之一。基隆港原本由所在的台北州设立的“港务署”管理,由台湾省总督府交通局海事处监管。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基隆港务局直接负责。基隆港是当时台湾省的主要物资装卸港和海军基地,是战争末期美军轰炸的第一目标。港口设施和停泊在港内的船只损毁严重,港区一片废墟。1945年,台湾省归属中华民国,基隆港务局成立,隶属台湾省省* * *交通署。在港务局改组期间,打捞了港内100多艘沉船,重建了码头、桥梁、运河、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和仓库等原有设施。1953后,增加了港口设施,如在西部增加29、30号码头,在渔港区增加码头,建设仓库等。,并填平大沙湾海水浴场修建运河。重建后,基隆港开始迅速发展。从1961到1974,港务局重建了内港的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和东海岸修建码头。从1974到1981,积极扩建外港,先后建成两个大型码头,消除内港瓶颈和岛内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和高速公路的东西高架桥也同时建成。从1982到1992,为了应对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到来,我们主要是改扩建集装箱码头。基隆港的作业量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在1984年,基隆港成为世界第七大集装箱港口。截至目前,基隆港码头总数已从日据时期西岸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57个(西岸37个,东岸20个)。1995年(2006年)中华民国关税总收入中,基隆港的收入为新台币8265438+亿元,占总收入的60.54%,可见基隆港在台湾省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台中港在货物处理能力和吞吐量上超过基隆港,成为台湾省第二大国际港口,基隆港成为台湾省第三大国际港口。基隆港的营运机构是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分公司。前身为基隆港务局,原为台湾省省属事业单位,由65438细化为0999后划归中华民国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改组实施后,民国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实施“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惯例,将港务局并入,组建国有“台湾港务公司”,而原基隆港务局则转型为基隆港务分局。未来展望由于现有港区无法在短时间内扩大,为应对台北港对基隆港货运业务的威胁,与周边国家港口的竞争,以及两岸三通带来的客运繁荣,基隆港将由原来的偏重货运转型为客货并重的“增值物流港”。未来基隆港将朝「东客西货」方向发展,东岸客运观光,西岸货运。配合基隆市区都市更新计划,未来基隆港部分码头功能将有所调整,港区部分后线区域也将开放商业开发,实现基隆港与城市发展双赢。市中心港区发展规划基隆港南岸港区(东4号码头与西4号码头之间)靠近市中心。为配合基隆市推动的基隆火车站及西二号码头、西三号码头都市更新工程,小船码头后线, 基隆站附近的西码头1和西码头1B将被解除管制,成为对公众开放的滨水广场(码头的滨水区将继续保持)西2-西4码头将被改造为“客运区”,以配合这一城市更新项目,并将建造一个新的港口建筑,以容纳客运码头和港口机构的共同办公室。 预计2016建成后将成为基隆港的新地标。至于东2-东4码头,规划成为国际邮轮基地,引入民间资金进行开发。2011年6月,中华民国国防部同意将原本分散在基隆港西岸的五个军用码头,集中到牛畴港水域的西9-11码头,并在此划定“军事专门区”,以利港口码头与后防线的整合。预计2013年6月完成。此外,台湾港务公司也计划将海军舰队使用的东5码头收回自用,让基隆港的军用码头全部移至牛畴港军事专业区,但军用东5码头的战略地位无法取代,被拒。如果将来能搬迁,军事专业区将扩大到西5码头。基隆港东海岸新建对外道路建设工程,计划解决基隆港东海岸对外交通问题。2007年开工建设,南段(培德路至瑞巴公路)计划2012年底投入运营,北段(基隆港至培德路)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发展瓶颈与对策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的街道轮廓沿着港区发展,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与基隆港息息相关,如原广布市的“委托银行”、酒吧等。然而,进入1990年代后,基隆港不仅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部新兴港口的迅速崛起。基隆港的港区面积已经达到极限,但由于港区陆域靠近市区和山区,无法扩大,而且港内大部分码头无法停泊巨型集装箱船,导致很多船只被迫向高雄港和台中港靠弯。基隆港的总运量在1990年代开始下降,港口排名在十年间从世界前十位迅速下降到前三十位。基隆港,一个新的港口,建于1980年代,恰逢港口运营的高峰期。当时,港口经常出现船位不足的情况。1980年代中期,基隆港务局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了“基隆超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建设计划。基隆港经营开始走下坡路时,被认为是复兴基隆港经营的最佳途径,但此后并无实际行动。1997年,交通部以难度太高、资金太大为由,否决了新建港口的提议,并以新北市八里区新建淡水港(现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基隆市各界不满,认为此举将阻碍基隆港乃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尽管如此,基隆各界并没有放弃建设新港的可能。开放式观光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成为观光和亲水性结合的港口。2002年,港务局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基隆的港口风光。此外,为吸引国际航运业落户,基隆港于2003年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港城融合”的概念在1970年代就存在,是1989年选举政治的要点。为促进基隆市及港口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积极推动,2006年6月28日,基隆港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基隆市长(时任市长李今庸)任主任委员。然而,2002年2月21日,交通部致函各港口管理委员会,暂停委员会的运作。姐妹港(奥克兰港)-1970 6月10英国南安普顿港)-1985 4月1988美国洛杉矶港)- 1988。贝灵汉港-65438+旧金山港-15,1990年8月+05,1992年9月* *目前有57个码头和一组浮桥泊位。配备:集装箱码头:15东、西集装箱堆场,配备能装卸13至16排集装箱的35至40吨高性能集装箱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TEU集装箱。杂货码头:24个货物堆场采用直通式和露天堆放,可装卸汽车、游艇、钢材等货物;此外,还有水泥、卸煤、油品等散货码头,配有水泥筒仓、自动卸煤机、储油罐、自动卸水泥等现代化港口设施。客运码头:可同时停靠两艘国际豪华客轮,经常有邮轮和客货船在此停泊,对促进观光很有帮助。其他码头:65,438+06泊位,分别供基隆港务局所有港务船、工程船、军船、巡船、缉私船使用。西海岸集装箱场北堆场位于外港码头区,西19至西26共8个深水码头,总长2012米,桥式起重机16台,堆场面积222204平方米,可存放5181 TEU的集装箱。东集装箱储运场该储运场位于东海岸码头区,有8号、9号、10号、11号四个深水码头,总长860m,有7台桥式起重机。储运堆场面积39,000m2,可存放2层集装箱* * 2,030 TEU。西海岸集装箱堆场南侧集装箱堆场位于新码头区西侧16号、17号、18号三个深水码头,全长620米,桥式起重机6台,堆场面积97135平方米,可存放2004 TEU(2层,相当于20英尺)。散货码头经营本港口有65,438+00个杂货码头,水深7-65,438+065,438+0米,8个杂货桶,有效容量22,009吨,8个露天堆场,有效容量65,438+04,844吨。港内有8个散货码头,水深6-11.5m,7个水泥筒仓,有效容量6.3万吨,14个化学油储罐,有效容量1.35万吨。前任董事肖定勋前任董事肖定勋王忠雄2002.1.4–2005.4 . 25谢明辉1998.8 . 31–2006.5438+0.7 . 16韩德安1995。5438+0994 . 5 . 16–1995 . 7 . 28郑本基1986 . 9 . 1–1994 . 5 . 16邓世清65438+38+06–1984 . 3 . 1曹开建1968航运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基隆港靠近台湾省海峡北口,东西两面环山,南面临海。基隆湾是一个狭窄的海湾,水深3.6公里,入口宽280多米。湾口外有佘茶岛、中山岛、潘通岛等岛屿作为屏障,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基隆港因形似鸡笼而被称为“鸡笼港”、“大鸡笼”。基隆港,1860开港,是台湾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口岸。清同治二年(公元1864年),辟为对外开放的伪国际贸易口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多年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贸易港口。基隆港分为三部分:商业港、军港和渔港。港口水域面积250万平方米,最大水深15米。进出港航道宽度300-360m,航道水深10.5-13.5m,允许65438+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港区水域有4组系泊浮筒和2个锚地,可同时系泊80多艘3000-30000吨级船舶。港口有大约20艘拖船、30多艘驳船和40多艘工作船。香港陆地面积750多万平方米,现有码头60多个(万吨级以上码头20多个),营运码头40多个,其中集装箱码头13个,非营运码头17个。香港的码头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香港有39个货运仓库、4个货棚和24个货场,其中2个集装箱货场配备了60多台集装箱超重机和270多台集装箱装卸桥和装卸机械。基隆港设施先进,设施规模庞大,使基隆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基隆港是综合性港口,进口货物主要有煤炭、石油、矿石、粮食、杂货、集装箱等。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加工食品、集装箱和其他杂货。该港口货物吞吐量约9000万吨,是台湾省岛北部的进出口门户、国际贸易港口和货物集散地。在台湾省,它是仅次于高雄港的第二大商业港口。1992年,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95万标箱,是台湾省省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世界10集装箱港口之一。因为基隆港每年平均有214天的雨天,所以被称为“雨港”,不利于杂货的装卸。利用集装箱运输杂货可以解决雨天装卸的问题。基隆港有26个军用码头,是台湾省政府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拥有渔港和渔港码头,渔船2000多艘,年捕捞能力30多万吨,占台湾省总捕捞能力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台湾省最大的渔港。港口正在规划建设东港区和西港区。建成后,西岗区货运码头可接纳20万吨以上的船舶。基隆港是太平洋西岸的航运枢纽之一,进港船舶超过8000艘。台湾省岛与大陆仅隔台湾省海峡,基隆与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厦门、汕头、香港、广州黄埔仅一水之隔,航运交通便利。基隆-福州航线有货。中国人民期待着台湾省和大陆之间早日实现全面直航。国际航线主要有基隆至长崎、神户、釜山、纳霍德卡、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悉尼、西雅图、洛杉矶、纽约、孟买、马赛、伦敦、鹿特丹、汉堡。基隆港和高雄港也是国际环球航线的主要始发港和最终到达港。基隆港内陆交通便利。以台北为铁路枢纽,有环岛铁路和数条高速公路辐射全岛。基隆港已成为台湾省岛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基隆港所依托的基隆市,位于台湾省岛北端西北海岸,原名“基隆”。是台湾省北部的出海门户、外贸港口、海军基地、渔业基地。基隆市是台湾省北部的工业基地,拥有造船、化工、机械、电力、煤炭、电子、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工业部门。基隆造船总厂可建造654.38+万吨级船舶,是台湾省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基隆市附近是台湾省最大的产煤基地,也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中心。台北位于基隆东南部,是台湾省的政治、科学和文化中心。基隆市和台北市已经融为一体。其实基隆港依托的是基隆市和台北市,这也体现了基隆港交通和经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