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一个人的黄山(完)大话西游景区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多次违背朋友的诺言,为揽胜到徽州旅游,写下一首诗感叹:
欲知金银,从黄白游。我这辈子都没梦到过惠州。
这首诗反映了唐先生对古徽州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姑且不说,但现在它确实成为了徽州的一块招牌,被每一个来徽州的徽州导游和游客津津乐道。
我登过黄山,那里不看岳,走过徽州,那里没有梦想。我不应该再有唐先生不懂金银的遗憾。离开皖南的那天,虽然很累,但我还是任性地编了一个“黄白之旅”,爬上了古称“百越”的云起。
一大早告别西递村,到村口打车去易县,在那里上车回屯溪。快到休宁的时候,司机师傅努了努嘴,对我说:“这里,云起”。
我好奇地看着一车人下了车,一瘸一拐地走向燕郊村。我在爬黄山时扭伤了脚踝。休息了几天,没见有多大起色。幸运的是,我不认为云起山太高,所以我仍然有一些信心。
当我们接近横江岸边时,我们看到一座多拱石桥横跨在河上。石桥桥拱在平静的江面衬托下闭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圈,牵着牛的农夫从平桥上安然走过。清澈的河水在圆洞下静静流淌,加上薄薄的晨雾,白墙黛瓦的徽州村落与村后秀美的山川和青翠的森林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水彩画,我以前见过,也许是在纪录片里,也许是在摄影作品里。
那座桥叫登封桥,走过去就上山了。
02
山本没有黄山那么辛苦,但是山路依然漫长,渐渐没有了从容,渐渐衣服湿透,气息沉重。后来,我从村民那里得知尚云有“九里十三亭”。我回忆了一下,一路上确实有很多亭子,但是我没有数。我只是觉得他们没完没了。有时候我马不停蹄的穿过去,有时候坐下来就想不起来他们了。
因为不是假期,这里游客不多,或者说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陪我上山的。我们走走停停,擦肩而过,总是在相互欣赏中相视一笑,这是一种相互的鼓励。
这条山路上热闹的是几个吵闹的当地小孩。让我好奇的是,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根小杆子,杆子两端绑着三块或三块以下的红砖。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就拉着其中一个小姑娘问,她说要上山看同学,她家在盖房子,我就顺便给她了。
我笑着说,那你就不是童工了。她不明白。她只是说反正上山也是浪费,不拿点东西也没用。
最后一个亭子,我记得,叫王献亭,也是公园的大门。大门两侧的对联是乾隆题写的:
大话西游盛京
江南第一名山
它是“世界”和“第一”,但我深深怀疑圣主曾到过这里。
进了大门,过了桃花溪,就到了山洞。栖息地真的是在岩石下,遇到了老乡,小女孩背着两块砖头,但担子已经换到了老乡的肩上。
看到我来了,同路人笑着说,带个伴,我们一起走可以互相照顾。
习惯了一个人的旅程,走着走着也能胡思乱想,但既然人家热情邀请,我也就笑着点了点头。后来才知道,那位老乡姓高,是铜陵市干部,出差到屯溪,屯溪报社的朋友送了他一张赠票,他才不厌其烦地第n次去山。
“他们在这里没有任何其他好处。每次他们来,都会给我去云起山的票。他给他们一次,我爬一次,”老高说。
“你是个老实人”,我笑了笑,受宠若惊。
“我喜欢爬山。北京有爬山吗?”
"北京被群山环绕。"
有这样的山吗?看到他眨眼微笑,我就知道自己中了他的圈套。
“谁敢和你们安徽人叫板?哈!”
03
我们帮小姑娘挑砖,小姑娘帮我们当向导。走到哪里都会怯生生地用方言说一句话。我不太懂,老高给我翻译一下。
从他们口中得知洞内有三处摩崖石刻,分别是奇振岩、中烈岩、寿子崖。奇珍岩是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当地山民祭祀关公的地方。在另一个地方的寿子崖上,有一个巨大的“寿”字,颇为壮观。老高道:“这是慈禧太后写的,是这山里的宝贝。”
过寿子崖是一日门。它被称为天门,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由大山中的巨石构成的洞穴。
当我经过天门时,突然看到半个天坑被紫色的悬崖三面环绕,对面的石壁上刻着四个大字——天开沈绣。
在悬崖下的道路周围,有很多在悬崖上挖的洞穴,大部分是以前道士修行的地方。如今,这里也供奉神仙,如八仙洞的八仙和童渊洞的观音。再比如罗汉洞的真武帝,于君洞的龙主...所以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先轸洞穴屋,我认为它就像一条童话街。
当我们拜完所有的神仙后,站在旁边的小女孩催促我们回头看看。天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紫色岩壁大部分变成了雕刻的红色大象。它栩栩如生。经过的一日之门,只是大象鼻子和前腿之间的一个缝隙。
我跟小女孩说,我很幸运没有被大象踢到,老高更幽默,说:“如果它走了,我们就下不了云起了。”一路不说话不笑的小姑娘也哼了一声笑了。显然,他更喜欢老高的梗。
绕过香炉峰,过了二天门就能看到山上的月华街。在青山绿水的群山中间有一个白色的村庄。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想到了老郭的诗——天空中的市场。
04
路上和老高聊起了道教名山。老高说,云起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月华街。
据说,积云原是一座被僧人占据的名山。后来道士张三丰游历于此,看透了太极山水之间的玄机,于是把自己送到了吉云。从此,道教香火在这里兴盛起来。月华街日益成为道士、村民、香客聚居的山村。
三天后,我来到了街上。小女孩指着远处的一个建筑工地,说已经到了。我笑着邀请她继续当导游。她害羞地摇了摇头。老高问她要不要去北京,她的回答很直白。当然,她想去,但是她想自己去。
我从背包里掏出一包饼干递给她。她不说话,低头害羞地搓着手。我们把饼干塞到她手里,她不说话,只是抿着嘴笑。走了很远,回头看,她还在那里看着我们,向她挥手不走,好像还在微笑。
沿着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我们穿过月华街,大致浏览了一下太素宫,然后奔向长生楼。从那里,我爬上中峰,然后穿过紫霄峰,最后来到最高峰。
最高峰廊崖,自古有“一石插入天,与云融为一体”的美誉,故名云起。其实是这个“与云平行”的最高峰,但海拔只有585米,真正让人惊叹的是它陡峭的悬崖。
不像那些刚毅的花岗岩峭壁,再陡也只是垂直上下。走廊崖的紫色沙质崖面,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受到了自然力的侵蚀和冲刷。一方面,船帆被风吹得满满的,整个巨大的山峰,船帆迎风的一面,向前倒去,就像一个即将崩塌的巨浪。
幽默老高调皮地说:“走吧,我怕这山要塌了。”我说:“如果它倒塌了,当地人会不会认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大家笑着快步走去,心里却在想着赶紧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跨过廊崖,我们沿着山腰的石子小路蜿蜒前行,云起群峰隔峡相望,丹霞地貌的美景尽收眼底。
丹霞地貌由沉积岩形成,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紫红色。丹霞地貌的原始形态是水平基岩。由于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的双重作用,花费了数亿年的时间来雕琢地貌。
丹霞地貌的特点是下层平缓,中部陡峭,顶部平坦,犹如行走在一片奇峰怪林中。皖南不同于北方,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景色葱郁,在光秃秃的赤壁和赤壁的映衬下更加美丽。
05
从最高峰往东走两三里,我们来到独上峰脚下,沿着石阶爬上崔伟陡峭的石墙,就到了方腊村。
高告诉我,方腊拒绝去招抚,就凭这天堑不肯守,十五万宋军奈他不得,后来又被叛徒出卖,被断粮断水,不得不离开...我觉得这似乎比隔阂,或者说内心更不可逾越!
峰顶巨石上刻着“方腊村”四个字,上面立着三座石像。老高告诉我,方腊就是中间那个拿着大刀的,左边一个和尚是军师,右边一个女人是方腊的妹妹。
我看到和尚手里拿着一个球,就向老高求教。寓意是什么?老高笑着开玩笑说是太极球。我还是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和尚会拿着阿泰的气球?他用简单的微笑为自己辩护。看那条月华街。儒释道三教合一。老和尚自然可以借老路的太极球。然后,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老高的妙语总是让人发笑。一路上,大家聊起历史人物和地理民风,感觉意气相投。
坐在山顶的亭子里,云起可以将浩瀚的美景尽收眼底。老高告诉我,这还不是云起最好的风景。云上来,云海如黄山。不过今天太阳光了,很适合在夕阳下看丹霞赤壁,不过我猜你已经等不及了。
“照你老的意思,这一趟白来了。”
他笑着说:“差不多了,一定要再来。”
我知道他的意思,免得我低估了这个地方。事实上,他哪里知道?最不认同的是后人以徐老先生之名所作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论。每座山都有它的美,只有你去过,你才能理解它。怎么能概括呢?
我从山顶上下来,撞到了它。我的脚伤越来越严重,疼痛还在继续。
在回长寿楼的路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五老峰和五峰丛,如五颗散落的寿星聚在一起东张西望,历历在目。还有一座天然的桥,在两座山峰之间飞来飞去,像人工建造一样栩栩如生。神奇的大自然真的很神奇,我恨自己没有时间和力气走一次。
老高安慰我说,你还是不要去了。是给神仙走的。我问他仙人是否也应该走路。他想了一下,说不会飞的瘸腿仙女应该还是需要的,然后就坏笑着。
到了长生楼,看到了《漂过江》的介绍。我以为我会漂下山去。虽然惊险,但也刺激,还省了鞋,就跟老高说了。老高说从梯子上可以看到山下的景色,但他把包放在王献馆了,不能一起去。
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我的腿脚。他陪我去了漂流售票处。看到我买好票后,他说再见,叫我小心,小心,再小心。
老高真是好驴友好聊天的朋友,好男人!
06
徐霞客在《游百岳日记》中写道:
"...顺梯而下,悬崖三面环抱,上盖下嵌,绝对像个走廊……”。
我从梯子上下山,看到了奇异的景色。我太激动了,转身大声喊,可是别人已经走了。旅途中没有人来分享理解的风景,让我难过到留下眼泪。
下了梯子,前面就是云岩湖。我在湖边休息,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但只有一个人能看到这样的青山绿水,让我感到孤独。我点了一根烟,这几天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在我心里勇敢起来。小宇一边看着小镜子一边哼着河南民歌。老侯焦急地喊我赶快上来。在这里我可以看到黄海,一位老太太告诉我的。说公事公办,中午想去他家吃饭...扑通,我的G3相机掉进了翠绿色的水池里...我要回家了。我坐在小湖边,面对青山绿水,说,我们就在这里说再见吧。
湖边找不到想象中的漂流点,只好继续往下走,沿着一条山路一瘸一拐地独自来到山脚。到了那里才明白,所谓的漂流只是在横江上,与山无关?这让我哭笑不得,不过还好。
在横江岸边,一个老船夫懒洋洋地坐在竹筏上。他看到我下来,就问“几个人”。我又渴又累,只举起一根手指作为回答。船夫有点失望,唠叨着“还有吗”?我摇摇手说:“没有,山里只有两个游客,另一个已经出大门了。”
这位老人好心地把一只木筏推进了河里。
木筏由粗竹并排绑成,上面绑着竹椅。老船夫嘴里叼着烟,慢慢地坚持着。我坐在木筏边上,脚泡在水里,感觉很冷。由于旅途劳累,我脚上的疼痛似乎立刻消失了。清澈透明的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让人痒痒的,仿佛有无数小鱼在追逐啄食。
看不到风景,却在横江上找到了难得的心情。河边是大片绿色的稻田,远处是绿绒裹着的青山。在他们包裹不住的地方,赤壁的赤壁露出来了,红得像天边的云。
木筏缓缓行走在清江上,个性各异的山有的出现有的离开,宛如一幅水墨长卷缓缓展开,让人目不暇接。看着看着,人也累了,累了,就干脆躺在船上,只有在有蓝天白云,午后温暖的阳光,海浪拍打着船的时候...
07
老船夫一个个问我是哪里人。
我说,北京。
他说大儿子在杭州,小儿子在北京。
我说,就你们老两口,不烦吗?
他说他已经习惯了。前年10月,一个小儿子来接他,住了几天。他看不惯路上的汽油味,就回来了。
我说,我鼻子老了,什么都不管,闻不到臭味,闻不到香。
他问我下一步去哪里。
我说,这条河通向哪里?
他说流向新安江、千岛湖、建德、富阳、杭州。
我说,都是好地方,那我们去吧,好吗?
他笑着说,为什么不呢?只想向我妻子问好。
我说,我也是。
他说,如果你的脚不好,让我们带你去杜兰,在那里很容易停下车。
我说,杜兰,多美的名字。
他说,你们这些来玩的人都这么说。
......
当我到达杜兰时,老人说不用着急,现在擦干我的脚还不算太晚。他给我卷了一支烟,我接过来。烟嘴湿湿的,很辣,呛人,却能像太妃糖一样慢慢融化人,融化在河上的微风里,然后被吹个没完没了。
把我的脚擦干,穿上袜子和鞋子后,老人见我要走了,急忙赤脚下了木筏,找了块石头垫在泥里...这让我始料未及,感激之余又深感愧疚。我不应该让这个老人为我而去。
08
然后我从杜兰冲到路边。当我回头时,我看到了横跨横江的登封大桥,在平静的河上留下了许多圆圈。我似乎看到自己一瘸一拐地走过桥,远处的山还在那里,云已经飘到了它的山腰。
老高说,这座山的云海不逊于黄山。
没等细看,一辆公交车急停,售票员问他要不要去屯溪。
我告别了黄山的山山水水,匆匆上车,赶往屯溪,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
那天半夜,我回北京,那个挑砖的姑娘“当然自己去”,那个“没有山”让老高爬的,那个老船夫在路上闻不到汽油味的。
* * *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
我是云星笔记,我是来打造自己的“文化之旅”的。来一场有文字感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