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判官用的招数?
1,大胆推测精彩的继承纠纷。
西汉时期,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继承纠纷。皮诺曹在哪里?一个富人明明写了遗嘱要把自己的富贵家产留给女儿,县令却把财产判给了富人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沛县有一大家子,很有钱。其财主有一子,儿子3岁时,妻子去世,长女,已婚但品行不良。后来,玉翁病倒了,双目失明。他怕女儿争财产,儿子出事。于是他招集手下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留给女儿。只留下一把剑,他对女儿说:“等你弟弟到了15,你就把剑给他。”
但财主的儿子15岁的时候,向姐姐要了一把剑,姐姐不肯交出来,就把这件事上报衙门。知府何武在大堂宣读了财主的遗嘱,问财主的女儿女婿:“这份遗嘱是伪造的吗?”他们连忙说:“不是”“既然不是,那你为什么不把剑交出来?”无奈之下,两个贪婪的人不情愿地交出了剑。
何武对身边的官员说:“你看,有钱人的女儿自觉不肯把剑留给弟弟。多么残忍,多么贪婪!富人其实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怕儿子被暗杀,又考虑到儿子年龄太小,即使拿到财产也无法保管,就暂时交给女儿保管。这把剑意味着决定。他估计女儿肯定不会把剑给儿子。到那时,他的儿子将是15岁,他的智力和体力足以保护自己。如果这件事上报衙门,如果你能遇到一个清官,也许你能理解他的苦心,你能替你儿子做主。这个有钱人真有眼光!”于是,何武把财主的全部财产都判给了儿子。从此此事不胫而走,听者不得不佩服何武的智慧。
在这个著名的案例中,何武从一把剑推断出这份遗嘱并非财主的真实意思,明显带有投机性。但是,无论今天还是那时,富人的遗嘱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把财产留给儿子是惯例。因此,基于财主女儿女婿的表现和剑的含义,何武大胆推测,财主遗嘱的真实想法并非虚构。这种经验和推测是法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细心观察对案件的判断。
比如著名的“五听”越狱,就是古人经验的精华,帮助法官解决了很多难题。所谓“五听”,一是听嫌疑人的话,如果他说了谎,他的情绪表现就会暴躁,胡言乱语;第二是听色,观察他的脸色,如果他说谎,他会羞红了脸;第三是听,观察气息。你不说实话,他会喘气;第四是听,观察他听完讯问问题后的反应。如果心里有鬼,他就会坐立不安,听不清法官的话,也可能无法自圆其说;第五是倾听,盯着嫌疑人的眼睛。如果说谎,眼神会显得游移不定,心慌意乱。通过观察嫌疑人的言语、面部、呼吸、眼神来判断其供述的真实性还是很实用的。
2.用兵法来获取真相。
除了运用经验之外,一些比较好的法官还能熟练运用兵法,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唐朝,有这样一个案例。
江阴县令赵贺以善于办案而闻名。一天,淮阴某村农民毛金达来告状。原来,毛金大早前因工作缺钱,向熟人黄泰龙借了9万元,用房契抵押,并写明债务还清。然而,第二年上半年,当毛金达还清借款,拿回地契时,黄泰龙却翻脸不认,于是金毛将军将此事上报淮阴县。因为他没有证据,没有执照,这件事被淮阴县政府判为诬告。绝望之下,毛金达只好来到江阴诉苦。
没有物证,也没有人证。怎么才能破案?赵贺沉思着,突然眼睛盯在表格纸上“黄泰龙说我是被诬告的”他自言自语道:“有办法!”随即,他带着文书派官员到淮阴府,文书上写着:“今日江阴抓获一江阳贼,罪证确凿。现在已经交代了,同党黄泰龙是淮阴人。他很快被逮捕并移交给江阴。”淮阴县令见是抢劫案,不敢怠慢,连夜逮捕了黄泰龙。
黄泰龙一上江阴法院,就大呼冤。对此,赵贺大喊:“你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你还敢抵赖。赃物就藏在你家,完全可以查出来!”黄泰龙听后辩解道:“小人并没有把赃物藏起来。”“那就把你的所有物一一说明,如果没有出入,你就可以报仇了。”结果黄泰龙草草交代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另外90万由毛金达的赎契支付,等等。
赵县令冷笑道:“你既不是江阳的贼,为何藏了毛金达的钱来赎地契?”随即,他将毛金达告上法庭,黄泰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诈骗行为。
可见,赵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伎俩实在高明。
3.在神灵的帮助下判案。
另外,在古代,利用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来审理案件,也是法官们一直使用的方法。
历史上很多国家都采用了神判法。在严格的宗教仪式下,法官祈祷并请求神灵帮助辨别是非。比如在古巴比伦,法官把嫌疑犯扔到河里。如果这个人沉入水中,上帝认为他有罪。如果你浮在水面上,你是无罪的。这种由神来判断的方法在今天看来很可笑,但在古代人们普遍敬畏神的环境下却有实用价值。
而且这种靠神判断的方式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古代法国,有面包和奶酪审判;法官命令嫌疑人不要喝水,在一定时间内吃大麦面包和干奶酪。大麦面包是粗纤维,干奶酪难以下咽。如果你能顺利吃下去,那就证明他是无辜的;吃不下去会吞咽困难,甚至干呕。这是上帝在告诉人们他有罪。科学真相是什么?人在紧张害怕的时候,唾液分泌减少,就会感到口渴。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虚心虚的人会因为紧张害怕而难以下咽。所以面包奶酪审判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审判”罪犯。
中国古代摸钟辨贼也是神判。据说宋朝有个富家被盗,政府抓了几个嫌疑人,但不知道小偷是谁。于是,县令把当地百姓信奉的一座寺庙里的大钟迎到后堂忏悔,然后把几个嫌疑人带到大钟面前,对他们说:“这个钟可以识别小偷。好人摸它,它不出声;小偷一碰它,它就发出声音。”然后,他带领人们为钟祈福,用帘子围起来,偷偷用墨水涂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县令让嫌疑人一个个把手伸进帘子里摸钟。后来,当他检查他们的手时,发现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但只有一个人手上没有墨水。而这个人是个小偷,因为他害怕门铃响,所以他不敢碰它。果然,经过讯问,该男子很快对盗窃犯罪事实供认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