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战争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汉王三年,张耳、韩信在井径破赵军,斩入今赞皇县安俊陈郁,在郭襄(今邢台西南)追击王召。汉王于是立张耳为赵王。此役,韩利用背水一战,占据独特位置,灵活用兵,奇袭,速战速决。最终以少胜多,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是中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
背景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军灭魏豹,平定魏国。此时黄河以北仍有三股割据势力:戴(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鉴于这些割据势力的虚弱,韩信向刘邦提出了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相继消灭代、赵、燕,从东面分流田忌,从南面迂回楚军,最后在荥阳与刘邦会师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刘邦的称赞和认可。
原因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打败了国夏。
公元前205年10月,韩信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东进,向赵国发起进攻。赵王偕赵军总教头陈郁,聚兵守井陉口。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名关之一,是河北省获鹿以西10里的民间关隘。其西面有一条长约数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
当时的赵军提前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伺机而动,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
赵的总教练手下的广武军很有谋略。仔细地向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渡过黄河,打外线,前段时间活捉了魏和夏朔,士气高昂地攻打赵。“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边缘。但是汉军也有很大的弱点。
这主要表现在汉军的口粮必须千里迢迢运到,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汉军运粮必然滞后。
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一步向陈郁建议:他率领三万奇兵从小路出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亲自指挥赵主力,深沟高垒,与韩信军作战。李左车认为,只要使用这种战术,韩信就可以不战而退,无路可退。10天之内,可全灭汉军;否则,赵将被汉军打败。
而赵军统帅固守“民团不必诈谋”的教条,认为汉人少而累,号称数万,实则数千,跋涉千里来攻我军,极为疲惫。现在,如果我避免这样的攻击,州长们会认为我胆小,所以他们会很容易攻击我们,并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发现的计划没有被采纳,非常高兴,立即制定了一个好计划,突然袭击,一举打破赵。
韩信指挥部队进入离井陉口三十里的营地。半夜迅速进行作战部署:一边挑选2000名轻骑,一边让他们每人扛一面汉军红旗,从一条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省井陉县北),准备趁机破敌大营攻取回国。
同时派出65,438+00000人作为前锋,在赵军不察的夜深人静时,渡过井陉口,在绵漫水(今河北井陉县)东岸背水一战,以迷惑和调动赵军,增加其对敌人的轻视。部署一定,东方天空微露,决战之日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