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意大利历史上瓦伦蒂诺大公的生平及评价?
切萨雷·波吉亚,生于1476,卒于1507,是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私生子,瓦伦蒂诺公爵,罗马尼亚的主人,伊莫拉、弗利、佩鲁贾、皮翁比诺、比萨、卢卡、锡耶纳等无数领地的征服者,意大利最令人畏惧的野心家、权势人物和完美的阴谋家。在14和15世纪的欧洲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统治者背负着如此多的恶名,却毫不吝惜地得到同时代人的同情和赞扬。
这位被后世无数历史学家斥为堪比尼禄和瑞古拉的暴君的意大利大公,更是残暴邪恶。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他作为最具模仿性的君主典范和复兴式的梦想破灭者反复出现。马基雅维利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论述他一生的武艺成就,并不无遗憾地认为,如果不是“不寻常的、极其恶劣的命运”使他在壮年时身患重病,那么他极有可能完成自己的抱负,把意大利建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在其他章节中,马基雅维利也或多或少地从一个君主应有的品质和行为方面谈到了恺撒和他的教皇父亲(见第十一章《论教会的君主国》、第十三章《论援军、混编军队和自己的军队》和第十七章《论残忍和仁慈,被爱比害怕更好吗》等)。).在论文的最后,马基雅维利呼吁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适应当前形势,努力从野蛮人手中拯救意大利,并写道:“虽然最近有人身上闪现出一缕光芒,人们认为这可能是上帝派来拯救意大利的,但后来他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被命运抛弃了。因此意大利似乎毫无生气,等待着任何能医治她的创伤、制止伦巴第人的劫掠和对那不勒斯和托斯卡纳的勒索的人……”马基雅维利曾经寄予厚望的“某人”显然是指切萨雷·波吉亚。马基雅维利将凯撒的失败归咎于命运的阻挠和他选择教皇的失误,但同时他强调凯撒是一个“惊人的天才”,“他的事迹应该像我一样被陈述,以便所有那些靠运气或依靠别人的军队获得主权的人都可以效仿。”“如果有人认为,为了在敌人面前保证自己的新君主制的安全,必须为自己赢得朋友,用武力或欺诈手段赢得胜利,使人民热爱和敬畏自己,使士兵服从和尊重自己,消灭那些能够或可能伤害自己的人,用新的方式改革旧的制度,严格而仁慈,慷慨而宽厚,消灭不忠诚的军队,建立新的军队, 与各国的国王和君主保持友好,使他们一定喜欢帮助你,甚至不惜伤害你——如果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必要的,那么他找不到比公爵的行动更生动的例子了。” 马基雅维利高度评价了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切萨雷·波吉亚,有必要对他的家庭和生活做一个简要的回顾。由于缺乏完整的凯撒传记,我的评论只能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为主,辅以伏尔泰和巴克哈特的著作。好在对公爵的战斗事迹没有大的分歧。
西班牙教皇罗德里戈·波吉亚(Rodrigo Borgia)于1492-1503年在位,当选教皇后被称为亚历山大六世。他在欧洲历史上因聚敛财富和为儿子策划阴谋而臭名昭著,但他不是这些恶行的始作俑者。他的前任如锡克斯特四世和教皇英诺森八世为他树立了一个非常坏的榜样。锡克斯特四世甚至为了他在教会的儿子谋杀了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和朱利安兄弟。幸运的是,洛伦佐,光荣的佛罗伦萨,躲过了这场灾难,得到了复仇。出售神职和积累财富也是锡克教四世的第一个例子。亚历山大和他的情妇有五个孩子,此外还有长子乔瓦尼·波吉亚、甘迪亚公爵、次子切萨雷·波吉亚,他们之下是胡安、卢克雷齐亚(1480-1519)和幼子乔佛里。柳克蕾齐亚以美貌闻名,据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而且她对意大利文化艺术非常热心,在欧洲历史上,比美貌和才华更引人注目的是她与哥哥凯撒的恋情。她前后结了三次婚,又三次被父亲和哥哥从丈夫身边抢走。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拉贡家族的阿方索被凯撒杀死,她的第三任丈夫属于以斯帖家族,即阿方索一世·费拉拉公爵。那个时候,私生子似乎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歧视,至少可以成为国王。比如阿拉贡家族的私生子费尔南多,曾经统治过那不勒斯王国。教皇有私生子,比如锡克斯特四世和教皇英诺森八世,似乎并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丑闻,从中可以想象当时的梵蒂冈是多么的腐朽无耻。
由于教皇国在意大利政治体系中处于极其特殊的地位,当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决定改善其子凯撒的权力地位时,他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他既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任何不受教会管辖的国家的君主,也不能拿走教会管辖的国家给凯撒,以免遭到强大的米兰公爵(此时斯福尔扎家族的摩尔人路易统治米兰)和威尼斯人的反对。此外,军队的主导权属于罗马贵族奥尔西尼和科洛纳及其追随者。他们被称为“教皇的手铐”,长期鄙视教皇,抑制其权力的扩张,所以亚历山大不能信任他们。在法国路易十二出于政治原因和对米兰公国的兴趣表明愿意与教皇结盟后,亚历山大欣然同意。恺撒奉命带着教皇准许与法国离婚的法令,与法国国王就法国征服计划进行谈判。恺撒直到在法国路易十二世得到保证,可以得到瓦伦蒂诺公国,一支100人的全副武装骑兵连,两万里弗的年金和娶拿八王(法国路易十二世的表亲)的妹妹为妻的承诺,才离开罗马。与此同时,教皇给了他的儿子和法国国王一个特许状,允许前者离开神职,后者离开妻子。在此之前,凯撒原本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的大主教和红衣主教。于是法国的路易十二世在威尼斯人的帮助和教皇亚历山大的同意下进入意大利,开始了他征服米兰和那不勒斯的计划。路易刚到米兰,教皇就向他借兵攻打罗马尼亚,认为他的儿子已经获得了王冠。凯撒于1499年(24岁)开始征服罗马尼亚,随后他铲除了奥尔西尼和科隆纳家族,削弱了罗马贵族的权力,然后用武力和策略进一步吞并了弗利、法恩扎、里米尼、伊莫拉、皮安比诺、乌尔比诺* *等地。到1503年教皇去世时,他实际上已经成为教皇国、整个罗马尼亚以及包括佩鲁贾、皮翁比诺、比萨、卢卡和锡耶纳在内的广大意大利领土的主人,只剩下托斯卡纳、米兰(被法国占领)、威尼斯、那不勒斯(被法国费迪南和路易十二世瓜分)、热那亚(被法国占领)等少数公国领土...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阴谋无数。卡梅里诺城主的欺骗和绞杀;血腥的西尼加利亚陷阱;派一个冷酷机警的雷米诺整顿罗马尼亚的秩序,然后当众斩之,安抚民众的铁腕;以及为了夺取梵蒂冈旗官和最高武官的职位,谋杀长兄甘迪亚公爵;谋杀姻亲并夺取他们的领地;毒害枢机主教和反对者;等一下。
* * Forli和imola属于Riarrio家族,而Faenza和Rimini则受到威尼斯人的保护。皮安比诺是托斯卡纳城市,乌尔比诺是古代乌尔比诺公国的首都。1631年并入教皇国。
如上所述,前四种行为并不构成公爵犯罪的证据。相反,它们都是一个具有杰出才智和远大抱负的人将采取的开拓前进道路的手段。对恺撒来说,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希望。即使在以孔孟之学为王的中国古代,也有不少英国国王在登基之前或远或近地走着凯撒的道路。历史证明,不是“道德支配政治”,而是权力决定道德。“很多人曾经幻想过那些没人见过也不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的* * *国家和君主国。然而,人们实际上如何生活与人们应该如何生活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如果一个人为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忘记了他实际上是什么,他不仅无法生存,而且还会带来他自己的毁灭。”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说,一个君主具有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美德,如诚实、慷慨、守信、善良等,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作为君主,其首要任务是维护自己的政权和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君主的好品行受到赞扬是好的,但一个君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所有的好品行。虽然君主应该避免可能导致亡国的罪行,但如果一些恶行可以拯救国家,君主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自己可能会受到指责,良心不安。一句话,“目的永远为手段辩护”。
人们能批评公爵的,只是一些更为隐晦但却确凿的行为,甚至只涉及个人道德或利益:他曾经孤立父亲、谋杀哥哥、姻亲兄弟等亲属或朝臣的方式;他和他的妹妹柳克蕾齐亚的乱伦;他纵容军队在占领地的破坏、掠夺和虐待,Petro Arceloró ni指责“西班牙人的特点就是只关心西班牙人的利益和幸福而不关心意大利人”;更有甚者,他和父亲合谋出卖自己的神职,贩卖免罪券,毒害教会的高级僧侣,以此大赚一笔。1500年,威尼斯大使保罗·卡佩罗宣称“每晚发现四五个人被谋杀,包括主教和高级牧师,整个罗马都害怕被公爵杀死。”凯撒的残忍和贪婪是过度的,这些皱眉的邪恶品质与他天性中那些勇敢、果断、坚强、有才华的品质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矛盾的人。即使我们认为他对教皇国那些小暴君的灭绝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同情,即使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为机械总设计师的意大利精锐官兵组成的军队,以及他在1503年与他共命运的军队,是他的宏伟计划的证明,但上述事实仍然是不合理的,完全无法解释的,尤其是尽管他仍然想维护和统治新获得的国家,但他却破坏和滥用了它。
凯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他统治的最后几个月里,当他已经在西尼加利亚谋杀了雇佣兵队长,实际上成为教皇国的主人时,他的左右两边给出了一个谦虚的回答:大公只想制服反对党和暴君,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教会的利益;对大公本人来说,他想要的无非是罗马尼亚的君主制,他因为为后来的教皇除去了奥尔西尼和科洛纳两大家族而获得了他们的感激(见《马基雅维利全集》米兰版第五卷)。但显然没有人相信这是他的终极目标。在与威尼斯大使的一次谈话中,亚历山大本人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威尼斯寻求保护,并说:“我会努力让教皇政府有一天要么属于他,要么属于你。”他父亲的话足以证明他对教皇宝座的希望。此外,在阿克尔·斯特罗齐的诗中,他主要谈到了这一点(“他也希望得到父亲王位的崇高荣誉”),但有时也暗示了他对意大利至高无上的主权的希望(“终有一天,亚历山大的后代会来为意大利立法,恢复他的黄金时代。”)。综上所述,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凯撒作为一个世俗的统治者,有着最野心勃勃的计划:“他为了更大的荣耀,放弃了圣职(指他的红衣主教职位)的荣耀。”在此基础上,瑞士历史学家巴克哈特做了一个推论:亚历山大死后,无论恺撒是否当选教皇,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这个教皇国,但在他犯下各种重大罪行后,就连他也不可能永远当教皇,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有谁能让教皇封臣们世俗化,那就是他,为了维护这些封臣,他会被迫这么做。如果我们没有被深深地欺骗,那么这就是马基雅维利对这个主要罪犯隐藏同情的真正原因;除了凯撒,不能指望任何人“从伤口上拔刀”,换句话说,没有人能希望摧毁这个教皇政权,它是所有外来干涉和意大利所有分裂的根源。(参见雅各布·巴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
无论你怎么努力,命运最终还是抛弃了凯撒。当他坚定无情,一步步逼近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时,教皇亚历山大却突然高烧不退。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说法,恺撒在父亲去世时已经预见到了所有可能的变化,并且已经做出了全面的应对,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去世时他自己也身患绝症。在他身后,只有罗马尼亚强大,其他一切都在动荡。如果他身体健康,我相信公爵仍然可以独自度过这次危机。然而,糟糕的形势戏剧性地改变了波吉亚一家的命运。宿敌胡里奥二世当选新教皇,随后罗马爆发动乱。科隆家族和奥尔西尼家族回到罗马,被占领的城市奋起反抗他。朋友、亲戚和盟友很快抛弃了他,就像他过去抛弃他们一样。他信任的科尔多瓦的贡萨尔沃把他作为囚犯送到了西班牙。法国路易十二剥夺了他的瓦伦蒂诺公国和他的养老金。最后,他独自逃到了拿八,在他妹夫的庇护下,率领着拿八王的军队。他死于一场性质可疑的战斗。年仅三十二岁的切萨雷·波吉亚结束了他辉煌、恐怖而又悲惨的一生。他手里拿着武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无论是出于野心还是统一意大利的伟大愿望,他都拼命地抓住权力不放,最后权力背叛了他。
我无法想象,当几支长矛刺穿他的后背,当他倒在马鞍上,长长的黑发沾满泥土,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在想什么。他迷蒙的眼睛看到了什么?是地中海边美丽的意大利,是他的留克蕾莎,还是他一生的军训,他的野心,荣耀,梦想?
“天空中死者的脸依然美丽。他死而复生,无惧无悔。”
即使在仅有几页篇幅讲述这段历史、言辞犀利的《风俗论》中,伏尔泰也以他一贯的严厉态度写道:他在被关押期间仍然没有失去的不是一种美德,而是恶人和伟人所拥有的一种品质——勇气...他被杀时有武器。他的死是光荣的,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合法的国王和善良的人们被凶手杀害。
当我们回过头来评价公爵的一生时,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亮点,尽管后世的舆论和历史学家对公爵的批评远远多于对他的肯定,即使他们认为这不是切萨雷·波吉亚的本意。也就是说,行善或带来任何积极的后果,都不是凯撒寻求权力和领土的真正目的。
伏尔泰承认,罗马曾经有过短暂的强势地位,但也应该归功于他(原指亚历山大六世,但教皇和他的儿子往往是同一个概念),他使他的继任者们能够在某个时候保持意大利的平衡。对于梵蒂冈来说,他的邪恶行为要比以前许多以宗教武器支撑的教皇职位有用得多。马基雅维利说得更坦白:“虽然他的本意不是为了加强教会的权力,而只是为了加强公爵的权力,但他的所作所为使教会更加强大。”他死后,公爵也被毁灭,教会成为他劳动果实的继承者。“在胡里奥二世成为教皇之后,教会的力量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保住了整个罗马尼亚,罗马的贵族被打垮了,那些党派在凯撒的打击下被消灭了。长期以来,罗马贵族在教廷中心的权力代言人红衣主教在罗马内外培植自己的派系势力,而其他贵族则被迫为自己辩护。贵族之间的骚乱和纷争都是由教会中的高级僧侣的野心引起的。然而,亚历山大的后继者们利用前辈们的劳动成果,极力削弱这些纷争之源造成的恶劣影响。
最后,我想把罗马皇帝尤里恩的遗言送给凯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叛教者,尽管他的性质截然不同。
“如果我不能实现我想做的一切,请不要忘记,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被命运的力量所控制的。现在,我在感谢永恒的上帝,因为他没有让我久病而死,没有让我死在刽子手或凶恶歹徒的屠刀下,而是死在了战场上,在壮年,在许多功勋尚未建立的时候……”
作为一个诚实的借款人,他让自己的生活回归自然。如果恺撒不能像恺撒那样生活和行动,那么他注定要以这样的方式死去。
比凯撒什么都不是要好。
*********PS:
1和卡萨雷·博尔吉亚的中文译名有好几个,包括塞萨尔·博尔吉亚、塞萨尔·波尔金、切萨雷·波吉亚、塞萨尔·博尔吉亚,或者这些姓氏和名字的组合。个人比较喜欢凯撒。卡萨雷写的和凯撒差不多。我不知道卡萨雷·波吉亚是不是拉丁名字。公爵是西班牙人,但有些地方波吉亚是意大利姓氏。其实只是为了凯撒这个名字的气势和引申意义,我宁愿用它作为公爵的中文翻译。
2.关于雅各布·巴克哈特这句话的含义,我个人理解如下:
(1)教皇封臣的世俗化是外来干涉和意大利分裂的根源;
对内,教皇权力的扩张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当时意大利各邦都在为教皇国担忧,罗马的贵族门阀之间也有斗争。一种表现是,各方用代表自己的枢机主教来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教皇,也引起了贵族之间的纷争。所以教皇一旦有意扩张地盘,必然会激化这些矛盾。
对外,教皇一旦要扩大权力,必然要借助外国势力的帮助,而没有国内的帮助。在公爵和他的儿子身上,是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结盟的。虽然公爵父子在路易的帮助下扩大了教会的地盘和权力,却使意大利陷入了更严重的分裂。路易驱逐了弱小的领主,占领了意大利的许多公国,如米兰、热那亚和那不勒斯的分裂,使得统一更加困难。
(2)公爵无意世俗化教皇诸侯国,而是想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他是依靠梵蒂冈的力量支持才得到这些诸侯国的。公爵为了保住自己得到的这些领土,不得不成为教皇诸侯国世俗化的工具,所以巴克哈特说这才是马基雅维利对他隐藏同情的真正原因。即宗教权力不仅是公爵的剑锋,也是公爵的手铐。说得更明白一点,如果公爵的最终目标是统一意大利,那么他所做的这些努力(指引入法国势力,排除其他方面,如铲除奥尔西尼和科洛纳家族)在客观后果上进一步加剧了意大利的分裂。
与巴克哈特有一次说公爵娶了法国国王的表妹,也是拿八国王的妹妹,生了一个女儿。他真的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虽然他一定希望他的父亲早点死去,但他后来是否致力于重新夺回红衣主教的职位不得而知。
公爵对教皇的情绪也很矛盾。
3.乌连的遗言可以在《基督与反基督者》、《诸神之死》和《叛教者乌连》三卷中找到,这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其实并不是urien的原话,“逝者面对天空的脸依然美丽。他生不如死,从来不怕,从来不后悔。”——出自《众神复活》莱昂纳多·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