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的发展历程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简单的“茶歌”,就是茶农劳动时唱的歌。茶歌的体裁包括山歌、劳动歌和民间小调。音乐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
(2)歌舞“茶花灯”,即茶农略加加工其劳动动作,伴以茶歌,载歌载舞。其南方各省音乐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一致,多为米、热、多、拉四音羽调式。各地采茶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了各省的独特风格。比如云南采茶结合了花灯曲调,流畅而富有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了当地古画戏曲七度跳的音乐特点,曲调活泼跳跃;福建采茶灯取各地之长,加以发展,将抒情性与欢快的歌舞相结合,运用调式、调性转换的方法,使音乐富有对比。茶歌可分为“采茶方向正确”和“采茶方向错误”。除了歌词从1到65438+二月的逆向变化,在音乐上往往形成对比和发展。总的来说,采茶更抒情、稳定、歌唱;倒采茶的旋律欢快跳跃,衬布、衬料的大量使用,使音乐打破了正常均衡的结构,显得更加活泼。此外,采茶歌舞中还穿插了许多小调,常用的有几十首,如《切花》、《玉美人》、《五更调》、《水仙》、《红绣鞋》、《十杯酒》、《卖杂货》、《石榴花》等。所以采茶曲受小调影响很大,有的曲子甚至被小调代替。
(3)情节简单的小剧。比如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板腔音乐。它以具有茶歌特色的“茶腔”和“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古画戏和广西彩调的曲调,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地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