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课程整合及其评价
1.小学的课程主要是综合性的。然而,学科的推动,尤其是专业学科教师的介入,使得原本旨在融合的课程实际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学科化倾向。表现就是学科老师之间联系不上,语文和数学综合的书还是少数。如果语文老师坚持放在数学岗位上,虽然觉得不情愿,但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似乎有着明显的学科界限,在教师层面很难实现融合。不仅如此,?以每周课时为划分标准,显然每周课时较多的主科是语文和数学,课时相对较少的副科如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思维等等。所以教师很难真正跨越主科和副科的天然界限。这样,学科的全面实施任重而道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时间切换层面,也就是课时层面,很难在学科整合上有大的突破。因此,学科资源教室本质上是从空间角度落实小学综合课程设置特点和原则的有效载体。
2.传统意义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资源是学校分配的,但学校分配的资源很难正常开放给每个孩子。传统学校的资源配置有两种形式。一类如图书资源和体育、音乐、美容的教学资源,通常在专门的空间存放和管理。一种是特色教室,比如创客老师、剪纸工作室、书法工作室。以学校本身的规模,第一类配置很难对所有学生开放。一个有30个班级的学校通常只配备一个图书馆。按照在图书馆度过一节课的理想设计,这个图书馆一周的每一天都不能休息一会儿,这其实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承载能力不符。另外,很多学校因为人员问题,图书馆没有职业经理人。所以这样的资源配置,只能让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逐渐趋于尘封。第二类特色教室的设备比较可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课间十分钟教学的组织速度慢,加上学科老师本身的懒惰,这里逐渐演变成了接待领导视察的地方。
一方面学校分配的资源很多,另一方面以班级为基本服务单元的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实际上是完成从校本资源配置向班级资源配置转变的一种创新尝试。
3.在传统的义务教育阶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到了极致,随着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代表的对未来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反思,书法、科学等课程逐渐加入到国家层面原有的全周课时体系中。一方面是极限开发,一方面是高级加法。学校本身发展的空间不大,时间发挥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待和关注,大班额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班级本身的空间没有变化。然而,由于人们正在离开这座原本容纳60或70人的空楼,而学生人数已经不到45人,教室里的可用空间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校本资源配置方式的鞭长莫及,另一方面是班级(教室)空间的非显性运作;一方面学校没有开发时间资源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供上课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资源课堂是学校适应新时代变化,在空间层面实现教育增值的有效途径。
二、学科资源教室的主体是谁?
1.毫无疑问,学校本身是教育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对学科资源教室的定位和建设目标有相应的规划义务和责任。
学校对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设计规划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方向;二是承担促进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管理评估责任。
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本身不是孤立的管理创新。一方面代表了新时代以教室为代表的空间重构趋势,也就是说,教室这个学生日常课堂活动的基本空间,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空旷的场所。这个地方本身的创新发展,其实代表了学习环境本身的优化。另一方面,新生活教育的终极发展趋势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首先由“我们的课堂”组成,学科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我们的课堂”的底色,为“让更多的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享受学习,让更多的人助力成长”做出基础空间。再次,培养小学分析权衡发展的利弊,最终一致选择课堂作为学校未来的品牌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课堂本身代表了课堂的主要空间,学科资源的课堂建设本身实际上实现了课堂与课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它为优质课提供了空间。
此外,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新时代学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推进、不断优化的建设工程。所以需要一个具体的项目负责人来系统规划,持续推进。具体策略如下:(以训施教,以考落地,以战深化,以行动证明)
2.从学习领域来看,基于核心素养,学科群的概念日益凸显。基础教育一般包括语言学科群、数学科学群、人文艺术学科群和交叉学科领域。这种划分给了我们必要的启示。虽然我们很难真正理解这种划分标准和类别的精确含义,但我们可以遵循这一思路,将课堂建立在学科资源的基础上。
小学的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应该是以学科群或“学科+”来构建的。这样,以某一学科教师为主导,学科群中的学科教师或相关学科教师,就等同于同一个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如有必要,可引入学科专家、家长志愿者、学生代表、社会爱心人士,形成学科资源教室建设更开放的合作伙伴,进一步落实“让更多人助力成长”的“我们的学校”愿景。
第三,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标准体系。
学科资源教室的前身是普通教室,换句话说,学科资源教室是由普通教室演变而来的。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科整合内涵和外延的发展,随着学校能够调动的资源质量和数量的不断提高,学科资源课堂本身也会不断优化。另外,任何教室本身都只是一个空间。如果这个空间不和居住在这个空间的人接触,这个空间本身就很大,没有用。因此,在构建学科资源教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考虑资源与我们生活中的人——学生的关系。
总结一下,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标准一般有以下几个维度支撑。
1,资源及其运营和管理
三维生态课堂强调教师的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态发展和资源的绿色生成。学科资源教室初期,学校的基础资源——书籍、仪器和教具、学习工具等。以主题群的形式被整合。这些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平衡其实际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是资源及其运营管理的关键。如何做到物尽其用,又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损耗,是资源运营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的衡量,其实就是对学科资源的课堂管理者的资源管理能力的衡量。
2、文化及其产生和发展。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对相应事物的喜好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将儿童引入学科资源的世界,是学科资源课堂文化及其生成发展考察的重点。学科资源教室可以由学科老师、志愿者、家长代表、学生安排。构建原则是能否更好地体现学科资源课堂的特色,快速地将幼儿引入学科群的学习世界,持久地展现幼儿学科群的学习成效。
3、作业及其动员和评价
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实现了连接课堂内外的功能,一方面是学科教室的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学科教室的起点。当孩子在学科资源课堂中自由成长,对学科本身产生怀疑和兴趣,学科群体研究的种子就是学科资源课堂建设的初衷。1-2学月,呆在同一个学科资源教室里,一定是在某个任务包的驱动下,为了促进孩子和学科资源的深度链接。因此,作业预评价的实施及其动员取决于这一环节是否有效和高效地发生。
4.学科及其关联与整合。
学科资源课堂本身就是基于学科群的理念或者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的学科整合的尝试。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基础。学科资源课堂一定要指向具体明确的核心素养,围绕它展开。
5、项目及其开盘和增值
学科资源教室本身最终指向的是“我校”。让更多的人进入学校,让更多的人帮助成长,让更多的人享受学习,应该是它的指导原则。所以众筹、公建、* *治理、* *享受学科资源教室的原则决定了项目本身的开放性和持续升值性。因此,项目及其对增值的开放程度应作为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评价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