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战国时期。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中秋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端午节是古代百越先民为祭祖而创立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跳入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一般来说,端午节源于南方百越先民选择“龙升天”作为祭拜龙族祖先的吉日,并注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时尚。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月亮日”,起源于中原北部,是为了纪念屈原和其他历史人物。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习俗融合的产物。
扩展数据:
据文献记载,天干地支是古代越人黄发明的。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干支历》,以天地纯阳(易经:龙在天)的月亮午后为龙图腾祭祀日。根据河姆渡遗址的史前文化,早在7000年前(或更早)就有独木舟和木桨用于渡海。
据专家考证,赛龙舟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在盛产水稻、河流港口众多的地区,这是中国南方的特色。据此可以推测,端午节的习俗起初可能只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后来流传到长江上游和中原北部。
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