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在中考总分中的比重是多少?急用,在线等!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在中考总分中的比重是多少?急用,在线等!楼主你好。以南京为例。南京中考总分740,政治历史地理总分180,其中政治70,占9%,历史50,占6.7%,地理30,生物4%。希望你能采纳。

高考综合文学中政治、历史、地理的比重是多少?是100,但是地理的选择题是11,另外两道选择题是12。

政治历史地理是开卷考试吗?政治、历史、地理都在干什么?这不是开卷考试。可以百度搜索历年历史政治问题。

初一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期中考试各科满分是多少?(1)内容比例为地理,48分,地理选择题分别为44分。(2)题型。是指高考政治:1,共140分,每题4分,历史,160 (3)试卷难度包含易题,所以高考综合政治:1,地理三大科,地理选择题,历史,历史,48分,6544。(四)试卷结构描述试题以类型、数量、分值为依据。题数(题)和分数(分)都是选择题35。政治三科分数比1,难度适中。文科简称“综合文学”和“难题”,地理11。同一题型的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政治史12。综合题4、综合题在后面和历史,以中等难度的题为主。同科题型相对集中,内容安排,选择题在前。

高考政治历史地理看你是哪个省的。通常情况下,你要参加80多场考试。高考并不一定是基于当时的难度和考试老师的喜好。况且高三的综合文学也不比高一高二的三次单独考试强。

各地分数不一样。照顾本地考生,报考外省分数偏高,平行志愿顺序是关键,专业优先。

2009年高考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占多少分?1.这一变化要到明年才会为人所知。

2.分数比例不会变。

3.无法参加

4.北京是

5.是的。2008年高考难度增加,而新课标难度降低,所以无法估计2009年考试的难度。

2009年,不能复读,考生增加了。

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呢?找一些相关的话题来巩固。图书馆有中考复习资料,只是我不全知道。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复习哪门课比较好,因为效率更高。还是时间最紧迫,因为,没办法,逼的。

但是,在此之前,你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复习。

高考有必要考政治历史地理吗?可以不考,选择考物理化学生物。

从高中考试到大学,本科和专科考试内容是一样的,录取人数是不一样的。

高考政治历史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的构成

1.从内容上看,有三个要素:情景、构思、问题。

2.结构上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描述关系、动宾关系等。

3.从形式上看:有一个材料一个问题,也有很多问题;有单独的选择题,

还有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答题法

根据以上三种选择题,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来谈谈答题的方法:

1,综合分析法——根本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思路有感觉。

风景和问题。所以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要从情境入手,抓住思路——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答案。简单的问题看完可能就完了,稍微想一想也没什么问题。因为毕竟是选择题。

2、关键词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描写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非常注意这些关键词的使用,通过关键词来分析词干和肢体的关系。

(1)因果关系:关键词、原因、理由、理由、依据等。

例:以上材料中,有人抓蚂蚁进行交易,这样蚂蚁就有了价格,因为。

A.蚂蚁可以杀死害虫。蚂蚁有交换价值

C.抓蚂蚁消耗的是普通人类的劳动。蚂蚁对种植柑橘的农民有利用价值。

(2)主次关系:关键词:根本、基础、最根本、重要、主要、最重要、决定、基础、制约、来源、动力、唯一性等。

例:决定居民消费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 .经济发展水平

C.d .通货膨胀水平

(2)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动宾关系:指示、表现、解释、揭示、体现、反映等。

(4)知识范围: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和

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

3.排除法——辅助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的选择题和组。

选择题其中,组合选择题最适合排除法,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肯定错误的题目来排除一些组合项,快速选择正确的组合项。(排除法也可以不用组合选择题)。做选择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和理论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一)问题类型

1,简答:简答分为两种情况:

(1)单选题简答题(2)多选题第一题为简答题。

2.分析题:分析题类型多,整体错误,部分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是对的,半句是错的;补充条件;完成原因等。实行文科综合后,分析题基本都变成了短小精悍的解析答案,答案也变得相对简单。

3、论述题:论述题也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段材料,有。

材料很多。

(二)题型:了解题型很重要,因为每一种题型,都要

回答问题有不同的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用一个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角度)

(1)试题特点:原理要求只有一个,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题的分析能力要求高,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走:

第一步,原则和方法论;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一般分析分为:1,问题是什么2,原因3,意义或危害4,解决方法。大部分问题只回答两层)。

(3)有问题:原则不是第一位的;不分段,一段回答;分析缺乏层次,不写序号。

2.多原则或多知识提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需要广泛的知识来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类试题对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但对深入分析某个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高。它侧重于考察考生的知识,旨在考察学生思维的广度。

(2)回答方法:回答几个点有几个原则,每个点需要两层:第一层,原则和方法论;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问题:点太多;一句一分;没有等级之分。

3、没有原则性要求,直接问具体内容的问题(属于小角度)

(1)考试特点:这个考试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题型要求找到原理。同时,试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是根据考试本身的具体内容来设置的。每次考试的具体内容不一样,试题设置也不一样。这种考试对知识要求较少,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目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原理;辩证分析;紧密结合材料;坚持问题。

(3)有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怎么分析;回答问题不结合问题本身;级别不清楚。

4.“体现什么原则”的问题。(属于大角度)

(1)测试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场景,然后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学生的简要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可以分两种情况作答:一种是分数较少的试题,只需要答原理,另一种是分数较高的试题,答完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有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列出原理。

5.“如何体现……的原则”这个问题。(小角度和大角度)

(1)试题特点:这是典型的归纳性试题。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需要从具体材料中分析出一般结论。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

(2)回答方式:目前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方式。一种是先分析材料,再得出总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原理,再分析材料再得出总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问题:不分析材料,只回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哪些原理。

6、根据“什么”、“为什么”和“怎样”提问。

(1)试题特点:试题按内容要求命题,“什么”只需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说明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意义。“如何”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和方法。

(2)回答方法:“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说明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意义。“如何”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和方法。

(3)有问题:“为什么”和“怎样”不清楚,知识掌握有缺陷,回答不完整。

7.歧视性问题

(1)试题特点:试题的设置具有辨析的性质,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错,需要辩证分析。

(2)答题方式:这类试题原则上可以从三个方面作答: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并进一步指出错误的实质。

(3)问题:找不到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要歧视和评判。

第三,回答问题和写作技巧

1,看答题卡:2-4分(1-2分)

5-8 (2-3分)

9-12分(4-5分)

13-15分(5-6分)

2、原理第一,分析过程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题答题方法指南

郑钧

湖北省秭归县屈原中学(443600)

一、问答的类型

根据题型的性质和要求,题型可分为记叙型、综合型、分析型、比较型、评论型和材料型。

1.记叙文题目:按照一定的顺序直接叙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过程和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

2.综合题:系统总结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一定联系的历史内容,通过整合表达出来,得出恰当的结论。难度更大。

3.分析题目: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为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几个方面。,揭示其本质,得出结论。上面写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总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并加以比较,求同存异,分析差异,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点评:先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人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性描述,再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给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也要注意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论。可以先说后评,也可以边说边聊。

6.材料问答:即材料分析题(包括图表、图片)与问答题的整合。形式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二是提出问题。近几年的高考主观题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问题的结构和功能

1.问题和答案的结构。任何一个意思明确、表达完整的问题都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回答项。以下是选择和举例说明的例子: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日本在近现代史上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原因。国内各大政治势力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试题全部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答案项组成。但题目中有时会有合理的省略,合理的省略并不损害题目的意义。

2.问答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答案的方式,包括考生答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2)限定词:指明解的已知条件,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文等。

(3)中心项:指定答案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目千变万化,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涉及政治、经济、制度、人民、国际关系等知识领域。中心项是建设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从属于中心项。

(4)回答项:指定“未知”项回答。常见的回答词有原因、过程、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异同等。还有“什么”“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既是回答又是暗示。这四种结构在题目中并存,出现的时间不同,位置多变。但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阅读,检查和回答问题。

(1)阅读题:认真阅读所有问题,多阅读,理解材料的意思。

(2)审题是问答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很多考生的答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理解题意,把握思路。答案混乱甚至无关紧要,即使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也发挥不了作用。如何复习好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考是在短时间内对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综合灵活运用。考生能否快速理解要问什么问题,回答什么问题,能否深入挖掘问题,其实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复习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判要求。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清晰的历史问题由提示、限定词、主干(也叫中心项)和答案四个部分组成。把试题的结构成分分析清楚,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

二、深挖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考试类型。在审题的时候,你也要决定这个问题属于哪种题型。如上所述,历史题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记叙文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论题、材料题。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判断题型有助于加强答案的针对性。另外,如果一个试题有几道题,就要注意这些题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次考试有几道题,所以不同的题属于不同类型的题并不少见。

第四,尽量回答重点。提问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答题的重点也不一样。确定答题重点,有利于详细获取地方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标准化。

一、正确的观点和史论结合:正确的观点和史论结合是答题的最基本要求。“历史”是指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统一材料(历史事实)和观点。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就像“画龙”;简要分析和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候选人的立场和政治方向),就像“清场”一样。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积,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而论。

二、叙述有序,论证有力:各种类型的历史题虽然各有特点和能力考查的重点,但离开了史实的叙述和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是无法回答的。叙述史实要有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以免混乱和颠倒。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一观点是否正确,必须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讲道理,论证有力。

三、细节恰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要回答详细,要点要素要解释清楚;对于非重点部分,一定要少写简答,从复杂中求简单,从繁杂中选精华。这是“切中要害”地回答问题。当试题涉及很多时,答案的每个关键点都要简洁;试题要求内容少,答案要相对详细具体。

四、文笔准确清晰:有的考生答题时文笔很差,语无伦次,无法概括,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文不对题,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有的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是否有关系,让阅卷老师“拣垃圾”。这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答案应该表达准确简洁。这就需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书写答案的形式上,要根据问题的意思和答案的内容进行分段,每段中的每一点都要加上数字序号,做到“分段、重点、条理、连载”,才能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日常的练习和实践。笔者谈谈考生如何发挥自己的知识,取得好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高考综合试卷中地理选择题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常见解法如下。

1,直选方式

题干包含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的要求,通过分析每个选项,可以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

【例题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是岩浆烘烤变质作用形成的()

A.砂岩b .板岩c .玄武岩d .大理石

解析:此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的知识,主要依靠自己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再现知识来回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答案是d。

2.排除法

先剔除那些与题干要求无关的,或者是选项本身描述有误的,再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2】(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游和中游使用了大部分河水。b .人为加速冰川融化,增加河水供应。

C.大部分河水用于下游d区,上、中、下游均衡使用河水。

解析:既然要全流域综合治理,那么部分河段就不要用大部分河水,要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和C;人为加速冰川融化回灌河流是不现实的,可以排除B。所以答案是d。

3.转化法

利用同一事实的两个版本,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转移的能力——转换视角。

【例题3】(2005年江苏卷)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各地河流结冰影响航行。b .中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动物d组北移,澳大利亚的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分析:看起来题干和选项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将“中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端日光下”的题干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在中国的冬天,只有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结冰;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北半球和南半球都有非洲大草原。北半球的动物在旱季(对应北半球的冬天)向南迁移到雨林和大草原(南半球)的边缘生活在雨季,雨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在旱季(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移,雨季返回,故C选项偏;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是冬小麦,夏天收割。d是正确的选项。

4.镜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辅助回答。

【例4】当地球在其轨道的远点时,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的点的位置是()。

A.它在北回归线以南,向北移动。b .它在北回归线以北,向南移动。

C.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向北移动。

分析:地球处于其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为7月初。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势的知识可以转化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的位置,所以答案是c。

5.阅读图片

读图的方法和图解法不一样。它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来分析题干的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下图是四个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图中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出生率和死亡率后,③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所以答案是c。

6、逻辑推理方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逻辑推理方法。

【例题6】(2005年江苏卷)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六月b七月c八月d九月

分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是内陆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河水流量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次,虽然7月份气温最高,但河流补充融化的冰雪仍需要一段时间,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份。答案是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徐国娇

综合考试经历了多届,地理综合试卷结构逐渐稳定。综合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于能力测试来说也是比较稳定的。结合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谈谈综合文综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定位,要求掌握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经纬度,以及各个区域的自然和文化特征,从而做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回答区域自然特征和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察的区域自然特征应该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无非是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它的区位分析多是找自然原因。

3.回答人文地理特征和区位分析法:第36题考察的人文特征一定是该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无非是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其区位分析方法不同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为因素的影响。

4.回答环境问题和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察的环境问题一定会是这个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其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不仅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还要分析不合理的人类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灼烤、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植被的破坏...).

近年来,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的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考试出现偏差之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关,成为制约得分率提高的“瓶颈”。这种现象在2006年高考第36题的阅卷中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以下技巧值得考生注意。

1、考试技巧:认真审题,时间充足(一般60%的时间用于审题,40%的时间用于答题)。首先要看清楚问题的意思和图解,寻找关键词、时间、图片名称、坐标值和图形标注,然后要复习分数,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不跑题、答非所问、漏题。

2、答题技巧:(1)少而多技巧:为了赢得时间,回答尽量少而精,问什么。但如果不确定,还是多回答为好。(2)具体、模糊的技巧:回答要尽量具体、详细,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模糊处理。(3)组织和段落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根据答题卡上注明的题号核对编号,一段一段作答。不要把一个大题的答案从头到尾都挤在一个题号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4)主次技能:地理考察的特点绝对是该地区最突出的特点。回答问题时,尽量找到知识的主要方面,直奔主题。如果实在不确定或者怕回答不全,就一起回答问题,越多越好。但要注意最能代表地区特点,最能反映这种现象的地理规律。

总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生要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祝每一位考生发挥出最高水平。